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专题研究

【刘泽亮】中国的心学传统

圣贤之学,心学而已。通常将宋明新儒学——与程朱相对待之一派——陆王心学,称之为心学,即本义之心学然追溯其源,世传所谓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微精一,允执厥中”乃肇其开端;《尚书·盘庚》云:“酞默......

阅读全文

【张岱年】文化传统和综合创新

中国哲学的特点和贡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许多人对用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来整理中国哲学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有意义的。冯友兰先生、金岳霖先生等人都对“中国哲学”和“中国的哲学”进行了区分。......

阅读全文

【王兴国】当代中国哲学的回省与未来展开

当代的中国哲学在继承与创新的历程中发展着,以当代新儒学在20世纪的出现为标识,代表着中国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业已达到了一个高峰。不管是否得到人们一致的承认,这都成为了一个无可质疑与争论的重要事实。此外,......

阅读全文

【陈立胜】宋明儒学中的“镜喻”

  镜子之用,或照人,或照物。“照人”属于自我认识,“照物”属于认识外界。人类精神活动的方向不外乎反观自视与外照世间。中西思维不约而同以镜子摹状此反观内心与澄心外照之精神活动[1]。现代学者更以镜喻(......

阅读全文

【李承贵】宋明新儒学“儒佛合一”说之检讨

在中国哲学思想史界,有一种“共识”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这个“共识”就是:宋明新儒学(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或者宋明新儒学是儒、释、道三教的合一。以往对这一“共识”不曾有怀疑的念头,近年来在......

阅读全文

【孔令宏】宋明理学的纳道入儒与儒学的新发展

唐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的动荡,佛、道两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盛,并在形而上的哲理思辨方面,对儒家经典的神圣性与先贤解经的权威性形成了挑战。对此,宋明时代的儒者不得不放弃经学传注而代之以直探经文本义的研......

阅读全文

【景海峰】中国哲学的诠释学境遇及其维度

诠释学(hermeneutics,一译解释学)在西方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经历过近代化转折、特别是哲学诠释学的根本改造之后,它已经成为当代最具活力的哲学思潮之一。近十年来,随着诠释学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以......

阅读全文

【萧箑父】中国传统哲学概观(一个论纲)

一、“早熟儿童”的哲学智慧“早熟的儿童”(以及“粗野的儿童”、“正常的儿童”),乃马克思揭示人类童年不同类型的用语,可用以说明中国古代文明途径的特殊性,即指中国的古代,区别于希腊罗马,在铁器未发明、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