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易》是上古圣王遗留下来的王政大典、经世文献,主要与三代时期的典章制度、政纲治术相关;而《论语》则是对孔子及弟子等普通读书人的言行记录,主要与他教授弟子的生活日用、教学活动有关......
今天我们每一个学者都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学科之中,每个学科就象是一栋小屋,把我们圈在里面。我们时常走不出自己的那间小屋,我们象捍卫自己的私人财产一样捍卫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学科,不允许别人说他一句坏话。也许......
“尊德性”和“道问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影响深远的概念。无论是“道问学”还是“尊德性”,从中都可以发展出一整套“治学”的理念。因此,就学风建设而言,传统学术中最要者莫过于“尊德性”和“道问学”。而历......
六十四卦排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比如传本《周易》卦序、京房八宫卦序、马王堆帛书卦序以及宋人伏羲卦序等。不同的卦序能够反映不同的易学思想。对于各种卦序思想,学者们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得出多种结论。不......
一般而言,研究的范式和研究的对象总是相互关联,对象的存在形态,同时规定了我们用什么方式去把握这个对象。从中国哲学的研究看,在讨论用什么方式来把握中国哲学这个问题的同时,对中国哲学本身的存在形态也需要有......
数术(又作术数)作为知命术,该词盖成于秦汉之际,然其理念之起,则可上溯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李零先生认为,“‘数术’一词大概与‘象数’的概念有关”[1]32。如《左传·僖公十五年》载:“龟,象也;筮,数......
“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或理念的提出,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其内涵或价值取向,是缘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探讨,是人类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后期,人类所面临的多重危机和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其中,尤其是以经......
在《读帛书〈缪和〉篇》(载《周易研究》2007年第4期)中,我们立足于探究汉初今文《易》义的理论视野对帛书《缪和》篇的部分章节作了疏释,今承前文之思路继续对《缪和》其余章节作一研究,不当之处敬请海内外......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根据“法治”的不同特点,法家又可以分成春秋时的“齐法家”和战国时的“三晋法家”。孔子对齐法家的认同体现着儒法的互补,孟子对三晋法家的批评体现着“法治”思想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
非圣黜典的老庄,其《老子》、《庄子》自汉唐被崇奉为《道德经》、《南华经》;《关尹子》、《列子》也在唐代被尊称为《文始经》、《至德经》,遂有道家四经之名在宋明时期流行和被汇刻,与儒家五经并行成为另一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