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专题研究

【连劭名】论《周易》中的“德”

一、盛德《周易·系辞上》云:“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之业,日新之谓盛德。”盛德如日,《释名·释天》云:“日,实也,光明盛实也。”《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康诰>......

阅读全文

【李承贵】自然主义: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质

“自然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中曾经存在过的一种哲学思潮,根据中国学者的介绍,西方“自然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自然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全部的实在;超自然的领域、超验的领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阅读全文

【成中英】中国哲学当前的核心和周边问题

中国哲学的发展是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关心的事。中国哲学的中心话题是甚么,发展到什么地步,未来的理想境地是什么,目前中国哲学学者们似乎并没有好好的谈过。中国哲学学者都是站在自己感受兴趣的问题与影响自己......

阅读全文

【郭齐勇】建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编著的《中国哲学史》一书,是我重构中国哲学史的新尝试。思考并实践中国哲学史的重新建构,是十分有意义而又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以为,重构中国哲学史,首要的问题是有关中国哲学......

阅读全文

【李承贵】中国哲学的“自我诠释”

前些年,中国哲学界在深刻反思过去一百余年“以西释中”的实践中,作为对西方哲学解释强势的一种反制,提出“以中释中”(本文称“自我诠释”)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多数学者的同情和支持。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

阅读全文

【刘笑敢】简论中国哲学的身份_角色与功能

所谓中国有无哲学,所谓“中国哲学”的名称是否成立或是否“合法”,这些问题背后都是因为一些人所看到的“中国哲学”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某种哲学,或不是他们认为应该是其所是的“中国哲学”。所以这一问题实际上仍然......

阅读全文

【庞朴】从一分为三谈中国人的智慧

20多年前文化热时,我曾来华东师大做过演讲,最近好像又有点文化热的意味,但内容很不一样了。20多年前跟现代化有关系;现在又重新掀起与文化相关的讨论,这跟全球化有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

阅读全文

【杨国荣】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

对心体与性体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作为哲学问题,并非始于宋明,但在这一时期,心性问题被提到了相当突出的地位。从哲学的层面看,心性问题涉及多重理论维度;理学的不同阐释者对心体与性体也各有侧重......

阅读全文

【蔡尚思】中国礼教思想之我见

礼教制度与礼教思想,是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主轴——解读礼教思想,务必要解析宗法制度,宗法乃礼教的劣根性——我认为周公是礼的制度的始作俑者;孔子是礼的理论的始作俑者——其实孔子的思想已经以“三顺三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