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教科书,历史上的许多大思想家都曾透过《周易》经传的研究,建构了有时代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可以说,一部易学史,凝聚了中华古圣先贤的生命智慧和理想追求。进入近、现代以来,易......
从1949年—1999年的五十年间,我国人文学术研究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本文只是从人文学术研究的宽阔领域中选择一个学科——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试着分析其中某些方面的学术成就,并作若干评论(注:感谢西北......
一个民族如果有哲学,那么肯定存在着一套独创性的哲学概念。气是中国思想史主干范畴之一,并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始终。甲骨文中已出现“气”字①,楚简《恒先》中的“气”已上升为宇宙本原,张载气论“太虚即气”、......
一、中国哲学的“合法危机”是表述方式的危机,不是实质的危机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既是中国哲学学科形成的世纪,也是中国哲学研究在质疑中不断走向繁荣、走向新生的世纪。由于作为“学科”的“中国哲学”是依照西方......
孔子身后,“儒分为八”,没有统一的儒学;19、20世纪亦不例外。展望儒学未来,应该以儒门各派近200年间在中国的际遇为基础。一、走向困厄的几条途径儒门盛衰都应“反求诸己”。困厄是沿着传统旧径滑行的恶果......
一、墨学及其研究史之回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动荡与大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大自由与大开放的时代。自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彻底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一、西方传统哲学的“无家性”(homelessness)杨效斯博士的《家的哲学纲要》一文(以下简称杨文)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见牟博编)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杨文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西方传......
谈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其前提是承认在中国古代有“哲学”(的思想),这个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相似点”,或者说中西哲学有它们的普遍性,但中国哲学又有其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殊性。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个名词,但......
今日中国学术面临的一个致命的整体性问题是学统的迷失。所谓学统的迷失,我指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完整的学术传统,导致学人们在学术的参预中找不到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感受不到来自无穷无尽的意义之源的永恒和......
儒家的人在考虑人生的最高理想目标时往往是以天地万物为参照系的,这个参照系具有超越物理世界的、哲学上的无限宇宙的涵义。因此,对它的认识、描述不能不带有神秘的、个人体验性的宗教色彩。对人生具有最高价值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