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道性善”(《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是当时思想界的一件大事;而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也是当今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套用西方理论“以西释......
【黎红雷】孟子哲学结构新探孟子的哲学,如同整个儒家哲学一样,走的是人生论而不是知识论的路线。他秉承并深化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把“仁”诉之于人心,发之为人性,化之为“仁德”,用之为“仁政”,依此而逐步展开......
商人尚“帝”,周人敬“天”。以郁郁“周文”传承者自期的孔子,“天”在其思想体系中至关重要,起而踵之的孟子与荀子亦复如是。中国近现代思想转型就其本质而言是库恩(ThomasS.Kuhn)所谓的范式的转型......
新近大量早期文献的出土问世,使我们不得不对许多学术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在有关孔子及原始儒学的材料中,孔子弟子子贡的材料就颇为引人瞩目。马王堆帛书《易传》的《要》篇记载了孔子对《周易》态度的转化,其中有孔......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文化的两大巨人,他们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然而,孔、老二人在文化观念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代表着日后中国......
最近公布的清华简《保训》篇,[1]是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保训》篇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其记载了周文王临终之前,将虞舜、上甲微,甚至成汤的政治经验总结为“中”道,嘱托给了周武王。“中”......
《四库全书总目》云:“况之著书,主于明周孔之教,崇礼而劝学……至其以性为恶,以善为伪,诚未免于理未融,然卿恐人恃性善之说,任自然而废学,因言性不可恃,当勉力于先王之教。故其言曰:凡性者,天之所就也,不......
一冯友兰在谈到儒、法之异时曾指出:“儒家的观念是理想主义的,法家的观念是现实主义的。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总是指责法家卑鄙、粗野,法家总是指责儒家迂腐、空谈。”[1](P142)这种......
一、“真”字的出现“真”这个字,无论在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里,似乎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字。“真”通常作为形容词或副词使用,并且往往与“假”“伪”相对。由于这个字实在是太平常,太普通,当它在古代本......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天人之分到战国末期才由荀子提出。在儒家内部,孟子讲道德天,主张天人合一;荀子讲自然天,主张天人之分,二者思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