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因而儒家所有的言说、教化活动主要也就围绕着如何以其道德理想来提升此在的现实世界而展开,是即所谓“参天地,赞化育”。这样的看法,今天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对儒学的一种基本共识了。但是......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释文自1998年出版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各种考释、辨析、研究的专著、文章层出不穷,五年来,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但是,笔者以为,《性自命出》作为一篇具有丰富性情思想的奇......
一、《保训》舜“求中”、“得中”释义《保训》引人注目,在于其“中”字;引起争议,也在于其“中”字。关于《保训》的“中”,学界的意见已有十余种之多,且不时有新说涌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但沉淀下......
与早期中国连年征战的历史相表里,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文韬武略的研究。早在先秦时期相关的著作就十分发达。除了我们熟知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以外,还有《六韬》、《司马法》、《尉缭子》......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首次对梦予以形上反思。之后,对梦做集中探讨的是列子。《列子》多次引用《庄子》中的观点和典故,如身非汝有、种有几和梦见髑髅等等。这使庄子和列子的思想呈现出一致性。另一方面,两人所讲的......
《凡物流形》提出的百姓惟有重视政治权威君主、君主惟有重视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内心惟有重视统一的治道,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如何统治的政治逻辑。作为统治起点的百姓的“贵君”,意味着百姓对君主政治权威的认同,而不......
从《吕氏春秋》原始文本出发考察,在吕不韦等《吕氏春秋》编者们的心目中,墨子、陈骈与杨朱等战国三子的思想取向与传统理解明显不同。墨子重视的是“人对处世原则的坚持”(贵廉),而不是“爱人之父如爱己父”式的......
一本文中的“善”泛指道德伦理领域中的正面的价值。它与“恶”相对而言,指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显示公平、友爱、正义等表现在概念上的概括。也可以说,善是跟在个人层次上损人利己,在社会层次上的弱肉强食等现象相反......
“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祇和鬼神的意义。笔者搜集......
本文根据郭店楚墓的年代,利用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篇中出现的“性命”以及传世文献的材料,指出刘笑敢先生以“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判定《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说,存在问题。因而以刘先生之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