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历史上的中国并非一个传统的契约社会,也远未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但契约意识在古代中国早已有之。契,原意为刀刻或刀刻之文,如《诗经·大雅·绵》:“爰始爰谋,爰契我龟。”《周易,系辞下》:“上古结......
“性恶”论无疑是荀子最为人所知的观点。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看,荀子思想的引人入胜之处也许正在于:如何在性恶的前提下论证善的必要与可能?可以说,除了反复申述人之性恶外,论证善何以可能,也是荀子在“性恶”篇中......
告子(本文所言告子若无特别说明,均指《孟子》中的告子)是与孟子同时的著名儒家学者①,其性无善恶论以及不动心、仁内义外等学说在先秦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但是,告子生平却不为人所知。东汉赵岐注《孟子》时最早交......
人是构成历史和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无从研究历史与社会。研究上古时代“人”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对于认识古代思想颇有意义。张岱年曾经指出,“人生论是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其发生也较早”,“中国哲学的人生论,较......
郭店竹简发表之后,其中的《缁衣》等篇,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在战国楚地流行的文献文本,不一定是楚国或楚地文化自身的产物,而有许多是传自中原的。如战国中期齐国的文化最为发达,诸子百家都在齐国寻求自己......
《齐物论》在《庄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秦毓鎏在其《读庄穷年录·例言》中把《齐物论》看作庄子学说的中枢,是理解《庄子》的关键:“内篇解较多,而于《齐物论》一篇尤详。以此篇为其学说中枢,实为全书纲要,......
以往学界讨论墨辩之学更多关注墨子所持的观念或立场,而没有考虑到墨子也是在用语言讨论语言。在这方面,《墨辩》甚至可以称得上中国古代文献中最为专业和艰深的著作之一。①墨子是墨家的精神领袖,但与儒、道比较,......
帛书《周易》的出土,使我们看到了不同于通行本(即今本)《周易》卦序的另一种卦序。这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是一种什么关系?哪种卦序产生在先,哪种卦序产生在后?哪种卦序是《周易》古经......
孔子的时遇、时运思想,表明他已经将“时”的概念与其天命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深入探讨。“时命”一词虽然出现较晚,但其基本思想早在孔子的理论系统中就已经形成,孔子关于“时”的言论多蕴含其意。《中庸》所载的“......
《五行》篇重见天日之后,其与孟子之学的关系最受学界关注,涌现了一批富有创见的著论。但不应讳言,现有成果存在诸多牵强附会、本末倒置之弊,有的甚至表现出一定的神秘化倾向,因此,很多问题仍需仔细研讨。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