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蕺山为明末大儒,明亡后绝食而死,可谓明季完人。但在他殁后,其遗书的编纂、刊刻过程却颇漫长、曲折,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先生曾就《刘子全书》及《遗编》的成书过程进行过梳理,但冈田先生的有些观点尚值得进一步探......
颜钧(1504—1596),号山农,明代后期泰州学派思想家,也是同时期儒学民间化运动明末阳明后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民间化、世俗化趋向,主要以王艮所开创的泰州学派为代表。泰州学派的学者多主张良知现成自......
船山身处国族遭受重大厄运的明清之际,此一艰难处境正如困卦的情形相似。困,从卦象上看,九二之阳被初、三之阴所困,九四、九五被三、上所困,所以船山说“刚为柔掩”,阳刚之气不能伸展,因而造成了君子受困的结果......
徐光启是晚明时代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科学思想和实践,是在继承古代科学传统及儒家六艺经世之学的基础上,受到耶稣会传教士所携西方科技的深切影响所致。近来有研究者提出,徐光启的思想与嘉靖万历以来的实学思......
黄宗羲谓:“先生于新建之学,凡三变。始而疑,中而信,终而辨难不疑余力。”[1]“始而疑”是指蕺山早年“操功于主敬”[2],不喜阳明、象山“本心”之说,谓其“有上截,无下截,其旨险痛绝人”。[3]蕺山早......
前言关于三教融合的思想主张,有学者认为依据明确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牟融的《理惑论》,而唐代官方举办的讲论活动促进了三教的交融,以致在宋元时期,出现了不少具有代表性主张三教融合的著作,如契嵩(10......
一人们都知道,王阳明通过其著名的“龙场悟道”而开始了其心学体系的理论建构。那么,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是怎么发生的呢?其所悟的又是什么“道”?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比较熟知的说法是《王阳明年谱》里所记述的,......
汤用彤讲:大凡世界圣教演进,如至于繁琐失真,则常生复古之要求。耶稣新教,倡言反求圣经(returntotheBible)。佛教经量部称以庆喜(阿难)为师。均斥后世经师失教祖之原旨,而重寻求其最初之根据......
易学是北宋理学得以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易学象数学和义理学来重建儒学天人性命学说,是北宋儒家因应时代之发展,重振儒学,应对佛老学说思想冲击的首要选择。约略而言,北宋五子中,张载、二程主要是以易......
发明本心、致良知是陆王心学一系的基本工夫进路,这种通常被视为脱略文字、直趋本根、当下便是的为学进路,在确立之际即受到朱子学的强烈质疑。质疑大致可归为两点:一是会泯灭儒释界限,朱熹即反复质疑象山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