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是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涵盖范围不断扩展,学科分支不断细化,尤其是研究的视角不断开阔,逐步突破了以......
一有学者指出,儒学体现着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这个看法是对的,但需要对它作进一步的说明。人文,在西方思想中,主要是相对于宗教和科学而言的,二者之间有一种分离和对峙的意义。而在儒学中,人文是相对于“天文”......
儒学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从汉代以来,由于当政者的需要和重视,儒学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二千多年来,虽然中间有过一些曲折和起落,儒学基本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到今天在社会上还有相当影......
本文探讨了当代儒学定位的客观基础和主要依据,对80年代以来东亚的崛起和随之而产生的文化伸张之要求做了简要的叙述,指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基调的后冷战时代,儒学的境遇和所面对的问题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
从生存伦理学角度分析孔孟儒家的天命观,可以认为在儒家的生存谋划中,“顺天休命”的思想是其根本,也表明了其宗教性根源。“天”由最初的意志神、“命”由最初的宿命逐渐被扬弃为面向事情本身的形式指引,表明了儒......
公共关系源于英文“public relation”,中文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作为一门科学的现代公共关系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和一种管理思想与......
一部儒学发展史就是不断地自我认知、反省、调适与定位的历史。在这个传统破碎、价值飘移、真理恍惚的年代,一切历史与事实都处在不断的浮动与升降、拆解与拼装、阐释与重构的过程之中,模糊、歧义、不确定性构成了我......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学者对所谓“东亚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我们可从亚洲特有的价值观入手,将契约分为包括法律制度和以法律制度为标准的“硬契约”,以社会习惯,道德伦理,文化传统为参照的“软契约”。而在东......
儒学或儒家是不是宗教?这是儒学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看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已不少。任继愈先生主编的《儒教问题争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汇集了近二十年来......
2001年9月16日下午,台湾华梵大学教授赖贤宗先生应邀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并以“中西哲学比较的思路”为题作演讲,演讲后双方就比较哲学的话题进行座谈。哲学所出席座谈的有陈超南研究员、王淼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