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伦理学

【高兆明】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

世纪之交,以人类基因重组、克隆人技术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现代生命技术,在全人类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科学技术[2]与道德价值关系的新论争。这个论争不仅直接承袭了20世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辩驳内容,......

阅读全文

【肖立斌 刘树宏】多维度诠释道德的信仰基础

目前,信仰是道德生成的内在基础已成为学界不争的共识。问题在于,学者们往往忽略了不同性质的信仰对个体道德的生成具有不同作用。同时,学者们也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信仰问题论述不多。因此,本文拟从理论、历史......

阅读全文

【颜青山】当代德性伦理学的两种形态

德性伦理学在当代复兴的核心问题是基于规则的(rulebased)伦理学与基于德性的(virtue-based)伦理学的地位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规则与德性之关系的争论。根据这些争论的不同,德性伦理学可......

阅读全文

【易小明 赵静波】道德内化中的主体张扬

个体道德作为对社会道德的内化,它不是一个对社会道德的被动吸纳过程,而是充分体现着个体道德的主体性,是包含着道德创新因素的能动过程。所以,研究道德内化中的个体主体性,对于正确理解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阅读全文

【王淑芹】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

F.A.哈耶克曾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伦理学问题:“一切道德体系都在教诲向别人行善,……但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1]由于遵规守德不是人的天性,加之道德是以提倡、劝诫、建议为特......

阅读全文

【唐贤秋】关于诚信的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诚信问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当今社会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捍卫诚信,以筑......

阅读全文

【戴晖】爱与正义

神学的认识是具备了理性洞见的信仰。信仰上帝首先是对神性的崇敬。而这种敬仰之心在奥古斯丁那里即爱智慧。上帝的智慧只因圣子才得以启示,上帝的显现——耶稣基督——是爱的符号。没有了上帝,尼采信仰生命。与放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