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基(公元632-682年)的《因明入正理论疏》被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大疏》。窥基《大疏》是集唐疏大成之作。它代表了唐代因明研究的最高成就,在慈恩宗内被奉为圭臬。随着法相宗的衰落,《大疏》也和其......
20世纪后期,西方悖论研究的历史舞台上呈现出语境敏感方案、次协调逻辑方案、语境迟钝方案三足鼎立的恢宏气势。在上述三大方案方向的研究中,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巴威斯等于1987年提出),作为语境敏感方案方......
科学理论的进步和创新有许多标准,给每一个标准下一个明晰的定义是必要的,因为规范地描述科学史需要形式化的、实际可行的分析机制。笔者的定义方法是以问子和解子为基本概念,通过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不对称性比较来凸......
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总离不开中西逻辑的比较,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著作中,即使专门研究中国逻辑的著作也是如此。比如,称赞它的成就,要说它与古希腊逻辑一样,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讲述它的内容......
一、数理逻辑的时代使命(一)信息时代的核心基础理论是逻辑不同时代有自己的发展主题,它决定了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和核心基础理论[1](见表1)。表1不同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和核心基础理论时代特征人类对客观物......
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并且是从形式上来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但是实际的推理是通过自然语言实现的。严格的形式上的逻辑联结词和实际的自然语言中的联结词并不存在精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也存在......
《韩非子•难一》记载的“卖矛又卖盾”的矛盾是逻辑悖论意义上的“自相矛盾”,与作为唯物辩证法核心范畴的“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矛盾有着重要的不同,将前者用作后者实则是误用。这种误用长期以来一直没......
1 语句和命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语句是语言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中某些部分具有一种独立的意义,①这就是说,它们足以作为有意义的表达,虽则不足以作为一个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1]16b26-28。亚里士......
隐涵是日常会话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说话常常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单凭语词的词汇意义无法理解话语的这种言外之意,谈话双方需要借助语境和推理才能理解话语的意义,这样的话语意义就是隐涵。一、格赖斯的隐涵理......
一自1988年《经济逻辑学》[1]的出版到2002年11月全国经济逻辑会议在天津的召开,我国的经济逻辑基本上是在形式逻辑的范式(即概念框架)中展开研究的。通常,经济逻辑表现为形式逻辑的扩展与应用,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