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2周年学术研讨会)系岳麓书院创建1030年系列学术会议之一,于2006年4月24日至25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隆重举行。关于“中国哲学”学科反思已经成......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论世变之亟》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严复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严复集》第1册,第2页)八年之后的1903年,严复翻......
一、“爻”之运用在中华字库里,大概没有什么字能像“爻”字那样使用如此专门、独特:它(“爻”字)不太会出现在我们常见的报刊、杂志上,更不太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文件、通知中,它只出现在《周易》及相关的古籍里。......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动向,有人把它称为“儒学复兴运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理解这个动向?为此,本文将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儒学复兴的缘由。这里涉及的是“民族性”......
在中国哲学的理论系统中,“反本”“复性”论充分刻画了中国哲学的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目的追求。自先秦至宋明,这一追求展现给我们的,是它区别于向外、向上追寻超越的哲学本体,是它开辟了一条以回复到根源......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群雄逐鹿,战乱连绵,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士人阶层)的“英雄时代”,也可以说是他们悲剧的第一幕。当时私学并起,百家争鸣,诸子纷纷标新立异,成一家之言。其中显学首推儒墨。道家创始......
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中国哲学自身经历了先秦百家之学,秦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儒、释、道三家之学,宋元明清理学和近代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哲学传统。但在现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以西方的真理为真......
在世界范围内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儒学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所以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发扬儒学精神的问题。在这次世界汉学会议上,大家对西方汉学有所批评,一些德国、法国汉学家也自我检讨,提出汉学......
作为一种知识,儒学之面貌和特征显然有别于当今所谓一般的知识论。从儒学的产生看,孔子处“礼崩乐坏”之世,以“吾从周”之志,删书述史,存固三代文化,汲汲遑遑奔走于列国,展布仁道于浊世之中;感怀时事,应变起......
《孟子》中记录有孟子同告子辩论人性和道德的一些资料,是了解孟子和告子以及人性论史和伦理学史的宝贵文献。其中有个核心论题是,告子倡“仁内义外”说,孟子则主张仁义皆发自内心;二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读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