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时下的几部易学史著作都注意到沈该和都絜以变卦解经在易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并对其变卦解经的思想特色作了简要的介绍和探讨,如徐志锐的《宋明易学概论》和王铁的《宋代易学》都有相关章节简介二人的这一思想。但......
二重化是人类生活的必然现象和重要特点,也是人认识自身、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有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在自身之外设立一个与自身相对立的参照物,才能对自身有比较真切的认识。尽管中国古代人学涉及到经济......
人们常说,中国哲学家对西方哲学的了解,要远远多于西方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的了解。当然,我这样说不是在责怪西方哲学家,而是在陈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这两边的理解中存在着一种不对等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首先陈......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种提法已为不少学者所认同,然而,在“怎么转化”、“转化成什么”等问题上,我认为相关的中国现代理论创新方法尚需深入探究:由于“化”的思维受中国传统哲学的“道生一……生万物”......
当代中国哲学的首要问题是现行学科制度问题。不合理的一、二级学科划分,一是导致当代中国哲学学科内部的学科壁垒,中、西、马“三足鼎立”;二是将当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格式化”为各个二级学科的问题意识,使当......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由此引发的关于“国学”的讨论至今不衰。民国初年,研究“国学”、“整理国故”曾经风行一时。上世纪90年代,亦有少数学者呼吁研究和复兴国学,但历时未久,影响有限。近年......
一、多重身份叠加的中国哲学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的话题较集中于对其研究方法的讨论,从而衍生出诸如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等超越了学科范围的讨论热点。与此同时,由于国学热的影响及大众传媒对于古代经典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