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专题研究

【贡华南】中国思想世界中的形与象之辨

“形象”这一合成词①在先秦已经出现,但“形”与“象”两者在古典思想世界中的意义并非完全同一,这在许多文献中都有反映。如《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淮南子·天文训》......

阅读全文

【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本文接续对“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即使这一问题目前尚不能得出确切的回答,但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起码可以丰富西方解释学的内容。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经典的方......

阅读全文

【蒙培元】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

  有没有情感理性?何谓情感理性?这可能是一个极有争议的问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我对中国哲学的一种理解。我认为,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是“情理”之学。  有人忌讳谈情感,认为情感是低层次的......

阅读全文

【陈来】中国哲学话语的近代转变

虽然,在胡适以前,中国已经出版过以《中国哲学史》为名的著作,但在学术史上,大家都认为1919年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学科成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哲学研究话语近代转变的标志。关于这一点,当......

阅读全文

【宋志明】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房子的地基叫做“基”,大树的树干叫做“本”。所谓“基本问题”,就是说它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一门学科,抓住这个学科的基本问题很重要,就像要进入一个房间,掌握了进门的钥匙一样。每个学科都有自......

阅读全文

【李存山】“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一、早期的“国学研究”与“中国哲学”“国学”与“中国哲学”都是中西文化交汇而产生的概念,它们差不多同时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中文著述中。“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首先关涉中国传统学术中是否有“哲学”,而其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