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牟宗三误读孟子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一书引述程明道下述言论:“明道告神宗曰:‘先圣后圣若合符节。非传圣人之道,传圣人之心也。非传圣人之心也,传己之心也。己之心无异圣人之心:广大无垠,万善皆备。欲传圣......
一、“宋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学术走向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从治学方法上将汉代以后的经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汉学”,一类是“宋学”。汉学偏重训诂考证,宋学偏重义理诠释。但是,“宋学”概念并不意味有宋一朝的......
易学哲学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概括,“生生之谓易”便是《易传》对“易”之性质的一个基本定位。这一定位在今天可以说比以往更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同,它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易学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看待人和周围世界的最根......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以来,许多理论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作出了丰富多彩的......
学界对于儒家文化思想的研究成果甚多,但从研究的侧重点看,绝大多数研究是倾向于儒家的人生、社会思想主张、哲学观点、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系统整理与理论阐发,以及对这些文化思想的现代价值意义的揭示与阐发;而对儒......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揭示“儒道互补”之义,认为“老庄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庄子“避弃......
一、高尚齐虖星辰日月而不晀帛书《二三子》云:二三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龙大矣!龙形遷叚,宾于帝,俔神圣之德也。高尚齐虖[,一行上]星辰日月而不晀,能阳也;下纶穷深潚之潚而不......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最先注重“心”的作用。他认为“心”具有先验的道德属性,“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孔子所谓“仁”,归根结蒂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还认......
【陈霞】试论“道”的原始二重性:“无”和“有”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
从20世纪初以迄于今,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已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在世纪之初的今天,重新反省中国哲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对其未来的走势作出展望,对于面向21世纪更好地加强中国哲学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