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法家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与儒家对立的“入世”的思想体系,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在春秋战国和汉代儒家学者甚至法家自己都将其视为两个体系,一是春秋时代的齐法家,一是战国时代的三晋法家,前者是与鲁儒家互补的,......
在先秦思想史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先秦儒家只谈人伦日用(人道),不谈天道自然。由于这种片面的看法,出现了扬老抑孔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哲学构架是《老子》及庄子构筑的,孔孟只有政治......
一、“真”字的出现“真”这个字,无论在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里,似乎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字。“真”通常作为形容词或副词使用,并且往往与“假”“伪”相对。由于这个字实在是太平常,太普通,当它在古代本......
与早期中国连年征战的历史相表里,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文韬武略的研究。早在先秦时期相关的著作就十分发达。除了我们熟知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以外,还有《六韬》、《司马法》、《尉缭子》......
在20世纪,韩非子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正面形象,这种形象与魏晋至清初被普遍作为坏人的韩非子形象截然不同。当然,由于历史的惯性,至今还有论者把他作为坏人。希望这些论者在阅读本文后可以考虑调整对韩非......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都说“孔子晚而喜《易》”,班固《汉书·儒林传》所载亦同,只不过改“喜”为“好”而已。孔子为何要至晚年方才“喜《易》”?他晚年前后的易学观有没有变化?对此,司马......
当我们检索《孟子》时可以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就是该书不时引述《诗经》来阐发思想。据笔者统计,《孟子》明确引用或涉及《诗经》的共有46处,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由于学科视野的原因,过去哲......
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共有六篇,即《迹府》、《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和《名实论》。一般认为,《迹府》篇系公孙龙弟子记录公孙龙言行的材料,其余五篇为公孙龙本人之作。《墨经》亦称《墨......
一西方哲学始于古希腊,早期希腊哲学关注的焦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始基),希望从复杂多变的自然世界出发,寻找万物生长变化的始源、起点。泰勒斯将之归为水,赫拉克利特将之归为火,毕达哥拉斯将之归为数,这些做法......
前言苦乐问题是古今中外所有人都会遇到的基本问题。然而,学术界对苦乐的研究似乎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图以《庄子》思想中的苦乐观为切入点,讨论一些面对苦难或不幸的可能选择。虽然苦与乐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