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文的新考,子思年九十二,生活在公元前504-403年之间,但这仍不能与孟子时代相接,而多种典籍中有关孟子受业于子思的说法乃至有关子思、孟轲相见的记载又难以置疑。实际情况是:孟子虽然深受子思及其门......
《缁衣》作为《小戴礼记》的一篇(以下简称“传世本”),随着西汉时期诗、书、礼、易、春秋的经学化而成为牢笼百代的正统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2000年来,其经典地位无人置疑。但是,近年来先后面世的《郭店......
《老子》的诸多现存版本中,郭店竹简本与马王堆帛书本是最为后出而又引人瞩目的两种。帛书《老子》的篇章次序与通行本有着较大的不同,而郭店本的残缺及由此导致的差别则更加显著;因此,若干版本间的对照和比勘,往......
《论语·学而》第九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孔安国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1]朱熹的《论语集注》注曰:“慎终者,丧尽其礼;追......
在戴震义理之学系统中,“性”是沟通和连接天道与人道系统的桥梁,这就为戴震“尽实致知”的认识论思想奠定了基础。作为自然客体的天道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道尽管有“性”为之沟通,但这种理论预设并没有论证和说明认......
在戴震义理之学系统中,“性”是沟通和连接天道与人道系统的桥梁,这就为戴震“尽实致知”的认识论思想奠定了基础。作为自然客体的天道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道尽管有“性”为之沟通,但这种理论预设并没有论证和说明认......
一、问题的由来郭店楚简《太一生水》面世以后,学界对其的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研究目前还难得确解: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
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①,以期求得全面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常识的理解,却没有切近荀子的本意。荀子的认识论是心物......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1]中有《子羔》、《容成氏》两篇是讲上古史的,其中《子羔》篇以子羔问、孔子答的形式讲了“昔者”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善与善相授”,舜与禹之间的“禅让”脱简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