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人陈荣捷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唯识学的发展情形区分为三次高峰:欧阳渐复兴的“严格”意义上的唯识学,太虚的法相唯识学,以及熊十力的新唯识学。①无论如何,台湾学者周志煌认为,熊十力援佛入儒、扬儒抑佛而撰......
中国哲学史研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十年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其发展的大体趋向来观察,具有三个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认识史”来突破“两军对阵”;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从“认识史”到形上智......
在中国现代哲学转型与建构的历史进程中,是否存在一个基本的且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要求密切关联的理论课题呢?或者说有没有其他理论无法替代且能够不断地从方法学的层面,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的主要课......
任何一个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都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流派、按人头、按专题或按断代局部地研究中国哲学史,然后将这些研究按时间顺序汇编在一起组成一部通史;他还应该从整体上来考察中国哲学史,去思考中国哲学的总体特征......
金岳霖(1895—1984年)是中国现代哲学中著名的哲学家,最初专攻政治思想史。1921年12月,金岳霖去英国,入伦敦大学学习,兴趣由政治学转向哲学和逻辑学。在1936年的一次讨论会上,张岱年提出,有......
张岱年一生学术活动面向极广,他自己讲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为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二为哲学理论问题的思考;三为文化建设问题的研讨。”[1]在这三个方面,他均有浩繁丰厚的著述。至今,学界对其哲学体系......
一道家及其后继形态道教,与儒家、佛教一起,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这其中,儒、道二家是中国本土的思想形态,就其原生形态而言,是中华民族精神生命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根系之所在......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家中,张岱年先生是探索中国文化重建和复兴之路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范式,既是这种探讨的理论之果,也是他的文化观的核心。这一文化创新范式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范式的明显特性,......
中国传统哲学究竟是如某些西方哲学家所称的“一套道德信条”,还是一种自有特色、自成体系的哲学智慧了方东美对此的回答是: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中国哲人乃自辟畦径,独创典型,孕育出别具一格之形上学体系”[[......
随着牟宗三哲学著作在内地的出版发行[1],关于牟宗三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渐次展开,2005年9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从会议编辑出版的论文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