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

【陆沉】论《新唯识论》与《成唯识论》

海外学人陈荣捷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唯识学的发展情形区分为三次高峰:欧阳渐复兴的“严格”意义上的唯识学,太虚的法相唯识学,以及熊十力的新唯识学。①无论如何,台湾学者周志煌认为,熊十力援佛入儒、扬儒抑佛而撰......

阅读全文

【陈坚】评胡适和牟宗三的“中国哲学特征”论

任何一个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都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流派、按人头、按专题或按断代局部地研究中国哲学史,然后将这些研究按时间顺序汇编在一起组成一部通史;他还应该从整体上来考察中国哲学史,去思考中国哲学的总体特征......

阅读全文

【程志华】张岱年哲学思想四题

张岱年一生学术活动面向极广,他自己讲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为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二为哲学理论问题的思考;三为文化建设问题的研讨。”[1]在这三个方面,他均有浩繁丰厚的著述。至今,学界对其哲学体系......

阅读全文

【孔令宏】现代新道家的建立及其文化观

一道家及其后继形态道教,与儒家、佛教一起,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这其中,儒、道二家是中国本土的思想形态,就其原生形态而言,是中华民族精神生命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根系之所在......

阅读全文

【王中江】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特质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家中,张岱年先生是探索中国文化重建和复兴之路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范式,既是这种探讨的理论之果,也是他的文化观的核心。这一文化创新范式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范式的明显特性,......

阅读全文

【余秉颐】方东美论中国传统形上学

中国传统哲学究竟是如某些西方哲学家所称的“一套道德信条”,还是一种自有特色、自成体系的哲学智慧了方东美对此的回答是: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中国哲人乃自辟畦径,独创典型,孕育出别具一格之形上学体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