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  >  正文

【胡军】金岳霖:“重视知识论及逻辑研究之第一人

金岳霖(18951984年)是中国现代哲学中著名的哲学家,最初专攻政治思想史。192112月,金岳霖去英国,入伦敦大学学习,兴趣由政治学转向哲学和逻辑学。在1936年的一次讨论会上,张岱年提出,有的哲学家注重建立“统一的世界观”,有的哲学家则认为哲学的任务只是对于科学命题进行分析。当时金岳霖接着说道:我现在就是要建立“统一的世界观”。此后不久,他完成了《论道》一书的写作。如果说《论道》一书所表述的是金岳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而《知识论》一书则重点在讨论什么是知识这样一个专门的纯哲学的理论问题。金岳霖的哲学思想体系就是由《论道》和《知识论》这两部著作所分别表述的形而上学和知识论构成的。

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曾回忆20年代逻辑教学的一些情况。他说:“当时在中国,稍微懂得一点逻辑的人实在是很少有。”漠视逻辑对于逻辑本身讲并无多大的灾难。但对于一个急于要完成现代化大业的民族来说却是致命的。1956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在宴请金岳霖时明确指出:“数理逻辑是有用的,还要搞。希望你写个通俗小册子,我还要看。”这次谈话打开了金岳霖心中一个长期的“心结”,起了重要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因为由于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的“权威”文章《逻辑问题讨论总结》的观点在国内学界长期占支配地位,金岳霖对于公开谈论数理逻辑特别是讨论关于数理逻辑的哲学问题一直心存疑虑。而毛泽东对数理逻辑的明确肯定,使他从思想上彻底打消这一顾虑。这使他能够直面其前期在数理逻辑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哲学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以分析与评判。金岳霖从认识论着手构造出一个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在方法论上引起了根本性的变革。冯友兰曾说:“先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近代逻辑学的人。……先生又是中国第一个懂得并且引进现代逻辑学的人。说到这里,先生在《中国哲学》中所说的那一句话倒是对了。他说:‘逻辑、认识论的意识仍然不发达,几乎一直到现在。’先生可以说是打破这种情况的第一个人。他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在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金岳霖似乎始终是一个不关注具体事务的学究式的哲学家。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印象。实际上,金岳霖是在以一种更为深刻的方式关注着当时文化讨论的大课题。这就是构造一种符合现代中国人所需要的新的形而上学体系,为中国文化提供一套新的绝对预设作为国人精神文化的基石或向导。现代人类所面临的“意义的丧失”这一困境实在说来就是源于人们过分追求世俗利益而漠视哲学或形而上学的作用而引起的。金岳霖的重建形而上学的实质是在找回或重估人生的意义或价值。《论道》的形而上学思想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深沉的哲学思考和执著的不懈追求的轨迹。 金岳霖重建形而上学的方法是纯粹西方式的,但他的形而上学观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的,在骨子里金岳霖还是一位中国传统哲学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建构形而上学就是为自己确立一个信念体系。但金岳霖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表达方式及讨论的问题却不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它具有强烈的逻辑意识、认识论意识,所以,《论道》不太容易为中国的学者所接受,更不要说为中国普通民众所认同了。这就是所谓“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吧!但这并不能掩饰《论道》的真正的哲学价值和意义。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北京日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