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学的倡导及其发展过程当中,张载(字子厚,号横渠,1020-1077)是最为重要的承先启后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关学”,在理学诸系统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是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①的危机面前,有志于重振儒家伦理道德,并且提出了很多成圣的修养工夫,以承尧舜事业。不难发现,朱熹的成圣修养功夫主要是针对佛、道否定现实世界而......
心性问题是整个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性与天道,孔子罕言。非不言也,“为之难”,则其“言也仞”(《论语·公冶长》,《论语·颜渊》)。性与天道皆非现成物事,无法如言说一个对象般昭昭察察地“叙述”之、“传述”......
心灵哲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哲学。人的心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个概念和其相对应,那就是心。在朱熹那里,心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人心,另一个是道心。这两种形式来源于《尚书》的一段话:“人心惟危,道......
程颐(1033-1107),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乃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易学家。程颐力图从儒家经典、尤其是《周易》中探求一种“大中至正”之道,并将之上升为最高的理性原则和文化精神,即“天道”或“天理......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基本生存论的向度是典型的文化美学。其中,由于士大夫的生存论结构具有形上与伦理的双重取向,作为古代审美文化传统主体的士大夫审美文化传统在其历史发展中表现出微妙的变化。一般地说,道家偏重于......
从宋仁宗嘉yòu@①初(1056)到宋神宗元丰末(1085)的三十年间,是宋学的兴盛时期。在这个兴盛时期,先后形成了四个学派,即: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学派,以司马光为首的温公学派,以苏洵、苏轼、苏辙为核......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原籍处州龙泉,曾祖时移居温州瑞安,至其父光祖,“定为永嘉人”。叶适晚年居住今温州市区三角门外水心村,故又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的进步思想家、爱国政治家和博洽学者......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人,是程门四大高弟之一,对二程洛学南传起了重要作用,被视为二程道学的忠实拥护者和传播者。南宋理学家叶适评价杨时在学术思想上的功绩时说......
朱子是理性主义者。但朱子所说的理性(即“理”)绝不是“纯粹理性”,即不是抽象的形式理性,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说得更明白一些,是有情感内容的实践理性。这种理性不能被归结为“实用理性”,因为它是有价值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