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

【蒋国保】叶适易学思想发微

叶适(1150—1223),南宋事功派杰出代表之一,他一贯主张“务实而不务虚”(《叶适集》[1]第617页),以为凡“无功利”的所谓“道义”之说,皆“无用之虚语”(《习学记言》[2]第201页。下凡引......

阅读全文

【魏义霞】张载《西铭》解读

张载的《西铭》极负盛誉,受到了众多理学家的一致推崇。这是因为,《西铭》凝聚着“理一分殊”的价值理念,通过宇宙秩序、社会秩序与家庭秩序的相互通约,建构了以“乾父坤母”和“民胞物与”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模式。......

阅读全文

【金春峰】宋明理学若干特性的再认识

对朱熹和张载哲学有三种代表性的诠释范式:冯友兰式、牟宗三式、张岱年式。他们难免有以西套中、强求逻辑义理的一贯彻底性所带来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弊病。宋明哲学除了综合佛、道,还综合汉代、魏晋以及先秦诸子思想......

阅读全文

【陈来】 宋代理学话语的形成

一一般认为,中国哲学史上有两个最繁荣的时代,一个是先秦哲学的时代,另一个是宋明哲学的时代。宋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哲学家、思想家出现最多、思想水平最高的时代。所以,研究宋明哲学对了解中国哲学的整体具有特......

阅读全文

【李存山】宋学与《宋论》

学术界一般所谓“宋学”,乃宋代儒学之简称。钱穆先生曾说:“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而止;创通经义,其业至晦庵而遂。而书院讲学,则其风至......

阅读全文

【朱人求】李觏的礼法观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人称盱江先生。他是宋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胡适称之为“两宋哲学的一个开山大师”,“他的大胆......

阅读全文

【余英时】朱熹哲学体系中的道德与知识

一﹑德性与问学在致项安世(字平父﹐1153-1208)的一封书信中﹐朱熹曾说:『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為用力之要[1]。今子静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熹平日所论却是「问......

阅读全文

【方同义】陈傅良“民生”思想探析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世称止斋先生,他师事薛季宣、郑伯熊,继承和发扬了永嘉事功学说,是永嘉学派承先启后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陈傅良的学术思想具有“通世变”“重事功”的鲜明特点。《宋史·儒......

阅读全文

【范立舟】论两宋理学家的历史哲学

历史学作为研究人类以往进程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对象存在于时间上不可逆转、空间上不可再现的过去。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使得人们形成这样的观念,即历史学无非是通过对历史典籍的考释、辨伪来确定历史事实的过程;似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