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概念是朱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历来研究对此多有论述和阐发。对诸如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等概念的梳理和诠释,使我们对朱子哲学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路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然而,天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换言之,对于什......
一、问题的提出《四书》与《六经》的关系问题,是四书学乃至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之所以被提出,主要源于宋儒朱熹的“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卷一○五,第2629页)的先《四书》后《六经......
杨简(1141—1226),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浙江慈溪人。在杨简的著作中,常有以“澄然如鉴,无所不照,无声无嗅,无边无际,圆融无碍,通行无阻,晶莹剔透”描述“本心”,每每读到这些句子就心生疑惑:杨......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齐名,并列“东南三贤”之中,在宋代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其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栻有较为突出的经世致用思......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仕至右文殿修撰。丞相张浚(1097—1164)之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其学术思想渊源于二程,直接的师承则自于胡宏。曾先后主讲岳麓书院......
程颢,字伯淳,称明道先生,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一○三二年),死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年)。其弟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中称赞程颢:“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①在《明道先生......
对于天理这一标举程颐易学与哲学理论精髓的本体范畴来说,程颢曾强调:“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外书》十二)①二程之学确有不同之处,此为学界之共识。然而,就“天理”或“理”这一本体论......
1.何谓闽学? 所谓“闽学”,是指以朱熹为核心包括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的思想,以及其后对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闽学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思想流派,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中其他地域学派而言的,如江西庐山濂溪周敦......
“理和气是道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①,基本上可说是包括朱熹理学在内的整个宋明理学的形上学基础。朱熹对理、气与礼乐在形上与形下两个层面的联系,及其在礼学体系中的意义的认识,则构成了他的礼学形上学体系的理......
一 前言朱熹理一分殊的理气论,研究者比比皆是且精彩纷呈。冯友兰的新理学虽已问世良久,但是,在同类论述中仍然特色卓立、别开生面。本文旨在针对冯先生在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