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法界、虛空界、眾生界,有至大、至精微,無所不膠粘、不貫洽、不筦絡、而充滿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聲,囗鼻不得而臭味,無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顯於用也,孔謂之"仁",謂之"元",謂之"性"......
一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本位思想文化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转型,影响较大的有西汉神学化的儒学、宋代理学化的儒学、明代心学化的儒学、清代经学化的儒学和现代西学化的儒学。在这几次大的转型中,西汉董仲舒的儒学本......
19世纪末,由于西学东渐,“科学”与“哲学”的概念被介绍到中国,如严复、王国维等人的介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格物致知”的说法,“格”是“穷究”之义,“致”是“获得”之义,“格物致知”含有探究外......
王国维身处“中国哲学”胎生之际,他以西方哲学为摹本对中国本土哲学资源的深入发展掘,为“中国哲学”的呱呱落地及其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国维对“中国哲学”建构工作,也为当今学术界仍然争论不休的“中国有无哲......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奋斗了一生,为改造、振兴中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在思想方面,他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这里自然包括了他的伦理思想。因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孙中山伦理思想......
关于严复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时贤的研究成果已很多,有专著章节,有博士论文,但我总觉得意有未慊。就拿严复所说的“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句话来说,时贤或避之而不言,或嗤之为妄语。殊不知严复在作出这......
人类是社会性的存在,个体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群体之中。对群己关系这一永恒问题的反省,构成了广义的“群己之辩”。作为基本价值观争论,它在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中国的“群己之辩”是其发展和演变,并毫无......
序言:三民主义是一体的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一体的,意思如其名,非常清楚。他自己多次说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就是前美国总统(1861-1865)林肯(1809-1865)所说的,Theg......
在本世纪初年,当革命派和维新派进行激烈的论战时,有一个甘于寂寞的学者却在沉思宇宙人生的问题,为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的矛盾而感到苦恼。他就是王国维。一、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王国维是一个对哲......
《周易》经、传颇有一些耳熟能详但深究起来则很成问题的名言。《系辞上传》第六章[1]“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一段就如此。韩康伯注:“专,专一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