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通俗读物

【周国平】人生边上的智慧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

阅读全文

【曹豆豆】北京大学的“三只兔子”

北京大学的“三只兔子”——这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文化史乃至思想史上一个著名的话题。“三只兔子”是指三个属相为兔的人,三位名人。此称谓之溯源,大抵是在1917年,距今已88年矣。那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在......

阅读全文

【单继刚】延安的物质与精神

延安与我的想象很不一样。宝塔山不是土的,是石头的;延河水不是清的,是浑的,水不多,很少,没有力气地流着,像谁的眼泪。就是这点水还是因为刚下过雨才有的。想起了壶口瀑布,很震撼地发出吼叫,腾起一大片水雾,......

阅读全文

【宗白华】我和诗

我的写诗,确是一件偶然的事。记得我在同郭沫若的通信中曾说过:“我们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境,但却不必定要做诗。”这两句话曾引起他一大篇的名论,说诗是写出的,不是做出的。他这话我自然是同意的。我也正是因为......

阅读全文

【杨旭】艺术被“观念”了

时维九月,白露,残暑犹热。熙熙攘攘,展览目不暇接。亚洲史无前例的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ShContemporary07)于上海展览中心隆然开幕。它由世界最知名的当代艺术展览机构之一——博洛尼亚组织(Bo......

阅读全文

【何怀宏】观念的力量

“西方经典·观念读本”书系是我们拟议中的“观念文库”之一种。拥有语言形式的思想观念是人猿揖别的一个标志,各民族、各文明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对丰富人类的精神宝库做出了贡献,有必要互相参照。而当世界进入“......

阅读全文

【黄忠廉】《共产党宣言》汉译考

马克思与恩格斯一八四八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已问世一百六十年了,这册三万余字的小书在中国历经了二十多次翻译,主要有两种翻译形式,一是变译(摘译、译述、缩译等),二是全译,而且变译先于全译。一部新书在异......

阅读全文

【孙业礼】邓小平:“家庭是个好东西”

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视察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谈到人才和创新问题的同时,出人意料地谈到了家庭问题。他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我们还要维持家庭。孔夫子讲,修身......

阅读全文

【王延峰】“仁是淹然”——忆庄焕先老师

1980年代的山东大学中文系说起来还是颇为辉煌的。记得新生入校的第一天,我站在图书馆前,激动地看着宣传橱窗里关于中文系的介绍,高亨、高兰、萧涤非、殷孟伦、殷焕先、董治安、牟世金、袁世硕……一连串名教授......

阅读全文

【祝凤鸣】记忆塑造未来——我的新乡土观

那还是今年春节的时候——车子摇摇晃晃到了村庄,我18年来第一次回老家过春节。残废的土墙,新水泥房子,绿油油的竹林,松树上的灰喜鹊、鸡,老婆婆的蓝围裙及颤巍巍的手势和呼喊,泡桐树黑黑的线条——天空的巨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