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验的、外在现象的层面上,所谓的“历史之谜”其实本不是个谜,这是自近代市民社会以来在一般的日常生活的层面上都能体会到的一种客观事实存在,具体地说,这是工业主义的成就与人的被压榨感的共存性事实。它之所......
一、本题研究之必要性自黑格尔创立哲学史这门学科以来,哲学的内史和外史就成为哲学史书写中必须讨论的问题。所有的哲学家,凡是撰写哲学史的著作,都会在其导论或绪论中专门讨论这一问题。哲学家们之所以要讨论这一......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的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创立和发展中,恩格斯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理论贡献,其中,特别是他的国家学说,堪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笔者看来,我国学界对恩格斯的国家学说,抑或......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生活决定意识”,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其“颠倒性”根源于生活历史过程自身的变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据此深入到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本身的分......
马克思晚年(1879-1880)曾对俄国著名人类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公社土地所有制问题的名著(《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以下简称《公社土地占有制》)写下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即《马·柯......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著作,历来备受关注。最近韩立新教授撰文提出,在整个《巴黎手稿》中,《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简称《穆勒评注》)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他借鉴国......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第一种转变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这次转变开始于1842年《莱茵报》时期的文章,完成于1845—1846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
在国际上诸多《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编排方案中,《马克思恩格斯年鉴》刊登的手稿编排方案最为合理。在编辑观念上,它忠实地再现出这部未完成作品的原貌,排除了其他编排方案主观性地组织作者写作思路的种种尝试。在......
近年来,在我们的哲学学术语境中,“对话”已成为主流的学术姿态,中、西、马各以不同的话语方式进行着各种视角的对话。如何能建立这几种哲学话语的沟通逻辑和意义通道,则成为对话是否可能和能否有意义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