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东方社会的演进态势,即东方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革命力量的进击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转变状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和研究了此问题,认为东方社会的演进有的阶段呈“剧变”的态势,有的阶段呈“渐变......
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对于物质概念的规定,不仅体现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也深刻体现着不同时代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性区别。因此,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深刻含义,不仅必须关注这一概念所体现......
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关系的探究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对比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种倾向由来已久,就是把康德和黑格尔对立起来:或“扬黑抑康”,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传承关系,甚至把马克思和德国哲......
在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年轻且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并不是在理论研究的所有领域都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特长是在与社会现实相关度更密切一些的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之中,可是,在哲学方面,他自认为不是“内......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写作分担问题(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作者身份问题)是由日本学者广松涉挑起的。笔者在《国外学者论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学术关系》一文的“结论”部分已从青年马克思和青......
序:《穆勒评注》研究的文献学前提《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以下简称《穆勒评注》)①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它却没能得到与其地位相符的关注。......
按照正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传统,人们往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看成是彼此难分的“一整块钢”,不仅他们之间的个人友谊堪称人世间最伟大友谊的楷模,而且两人的思想也完全没有不可忽略不计的差异。西方马......
一 对于终生追求人类解放之理想的马克思恩格斯来说,说明人类的现实生存状况即私有制是如何形成的,并由之而引伸出从现实状况中解放的可能性,是其理论的一个根本性维度。不论他们在不同时期进行的这种说明在出发......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通过对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关系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政治解放完成之后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开始了其哲学革命的变革的进程。这一变革不仅仅限于与青年黑格尔派的绝裂,更为深刻的是针对......
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期间,为了发掘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自由精神,对整个古希腊哲学史进行了探讨。马克思同意黑格尔关于希腊晚期的伊壁鸠鲁哲学等是相异于实体哲学的自我意识哲学的看法,他考察了古希腊哲学从实体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