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85年,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杰姆逊到北京大学讲学,初次使中国学术界知道了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接着,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一批中国学者开始推进对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1]这一次来自西......
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鲍德里亚的理论论证从逻辑叙事的角度看还是很有章法的。在进行了大量前期理论准备和批判性证伪之后,在此书的第6章中,他对自己新的“思想革命”做了系统的正面阐述和小结。在“......
霍耐特(A·Honneth)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现任所长,也是当前公认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霍耐特作为哈贝马斯的助手开始在学界崭露头角。1992年,霍耐特出版了专......
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纠偏日益脱缰的工具理性,以系统和生活世界的二元架构来诊断和治疗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理性特征,无疑构成众多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中最为宏伟的一道风景。然而,由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只诉诸于......
莱斯泽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Kolakowski,1927—,又译作“科拉科夫斯基”,以下简称柯氏)是当今西方世界著名哲学家之一。柯氏的代表作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一书。全书三卷于1978......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运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围绕着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科学与伦理的关系问题、科学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蕴涵着较为丰富和深刻的科技伦理价值观,本文......
为了论述的精当,首先须明确,本文所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限于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这一时段。我有时把这一时段称作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它的意义和局限,西方的后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的论述;本文所述的意义和局限......
在20世纪的马克思理解史上,西方“马克思学”(Marxologie/Marxology)是一道独特的学术景观:它既没有外在的体制建构,也缺乏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仅仅凭借对马克思的思想与概念进行超......
《象征交换与死亡》是鲍德利亚的一部重要的哲学和社会学著作。在鲍德里亚的众多著作中,尤以《象征交换与死亡》的哲学色彩最重。鲍德里亚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象征交换”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从“象征交换与死亡......
新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论述给马克思一个不同以往的崭新形象,其秘密完全在于他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确认意识形态的普遍存在,阿尔都塞找到自己理解马克思的路径;穿越包裹着马克思的层层意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