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由于其传统定义与自然科学的目的和内容有相当大的重合,人们又习惯于用自然科学的发展解释它的流变,于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科学世界中的自然图景”的印象。在自然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就对继续从事自然观......
探明近代自然哲学(以下简称“自然哲学”)的生成是破解近代科学(以下简称“科学”)萌生之谜的逻辑前提,因为历史事实是科学直接脱胎于自然哲学。由于近代是紧随中世纪而来的,我们应从中世纪的思想中追溯自然哲学......
当代关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对我们的知识状况、理性能力、实践类型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深度反省。自17世纪以来,在源自弗兰西斯·培根传统的影响下,一种乐观主义信念逐渐成为近300年来普遍流行的社会......
关于20世纪科学革命,有人说只须记住三件事:相对论、量子革命和混沌学(系统科学中最突出的新分支)。正是这三大科学革命为人类建构全新的自然图景(也就是新颖的自然哲学)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里所谓自然哲学......
本文仅就现代条件下,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人文精神。(一)“经济中心”和生态平衡。一个是经济,一个是自然。似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应牺牲自然生态,这是发展观......
关于马克思的自然观和斯大林的自然观的不同特性,笔者分别在《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论纲》(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9期)和《评斯大林自然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载《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一纵观大约两千年的自然观研究,虽提出了许多观点和学说,但具有根本性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往的自然观以研究天然自然为主,主要是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自然界,不同人发生作用的自然界。这......
“自然”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概念。它简单得令人常挂于口,而不屑去言说它的含义;但它又复杂得让人难以界定,虽经无数贤哲两千多年的探讨,“什么是自然”的问题至今依然莫衷一是。由于当今人类普遍面临生态危机、环......
一、“自然”及其与人的相互作用考察有关“人类中心主义”争论,再回到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将对争论有一种新的认识。在马克思的著作里,自然概念大致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含义[1]:第一,作为一切存在......
人作为一种能够感知、直观和规定时空的存在,自古以来,就对与自身生死攸关的空间倍感兴趣。这不只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空间性存在,还因为只有在世之人才能够意识到空间的存在,并对其产生诸多的需求、好奇和追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