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社会效应,是当代生态哲学思潮争论的热点问题,并形成了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在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
1996年11月4日至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5名学者聚集在广州郊外风景秀丽的番禺理工学院,举行了“96全国自然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番禺理工学院、山西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中......
一、新自然哲学的兴起早在1958年第一次全苏自然科学哲学会议召开时,苏联的自然科学哲学研究还停留在本体论阶段。在本体论阶段,对自然界的研究从总体上说确有一种“代替论”的倾向,即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自17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欧洲就发展成为一种以自然为对象化课题的数学化的科学。但在19世纪,这种自然科学却受到了一种“理论研究的无根基性”(Husserl,1962,S.302)或一种“基础危机”(海......
本文关注自然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早期现代哲学明显地表现为观念论(idealism),后期现代哲学大体上倾向于精神论(spiritualism),后现代哲学则坦然地接受了物质论(materia......
编者按:石里克是量子力学的发明人普朗克的学生,是一位物理学家。他的《自然哲学》在维也纳学派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也是有影响的著作。这篇文章不是从现代的科学水平来批评60年前的科学哲学著作,只是以当......
近些年来,一方面由于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一方面由于西方生态伦理和生态哲学思潮的兴起,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整个世界范围内理论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理论交锋,最后集......
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科学技术的过分推崇及不当运用,正是造成当今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人与......
近十年来,美学界关于自然美的研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进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态美学的勃兴。生态美学讨论之于中国当代美学的意义,也许既不在于它对自然美理论建设作出的贡献,也不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现......
在当代哲学领域,自然哲学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哲学家们对此有兴趣者寥寥无几,原因似乎很简单,即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哲学家们初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自然哲学对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活动,对于人类认识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