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是以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为理论起点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现代性过程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中国美学现代性的后发性与科学主义指向决定了“美的本质”问题依然构成了中国现代美学体系建构的原......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任务,并把“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
德国古典美学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深刻影响为国内学界所公认。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当代西方美学理论占据了国内学界注意力的中心,西方古典美学日渐受到冷落,清理德国古典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关系的论著迄今尚不多......
整个朱光潜美学生涯中,朱光潜与西方存在主义直接相遇的机会并不多:第一次相遇在1948年6月,《文学杂志》第3卷第l期发表了陈世骧的文章《法国唯在主义的哲学背景》,这里的“唯在主义”即指“存在主义”。①......
古希腊时代的怀疑论者崇尚“安宁”和“无言”的生活境界,由此获得理性的满足和幸福感。古希腊怀疑派代表人物皮浪说:“怀疑主义是一种能力或精神态度,它在无论何种方式下都把现象和判断对立起来,并由于这种对立起......
在当前中国,美学自然不可能再度复制上世纪80年代有过的“美学热”盛况了,但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却早已变得更加务实和稳固,同时在艺术界及相关社会各界仍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这具体地表现在,美学在当前中国不仅已......
黄公望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高标①。明清以来,绘画界曾出现过“家家子久,户户大痴”的情况,元四家是明清绘画的楷模,而黄公望几乎毫无争议地被推为四家之冠,甚至有人将他比作书坛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
和许多当代哲学家一样,鲍德里亚(Baudrillard)对艺术始终保持着不懈的热情。艺术研究既是贯穿于他整个学术生涯的一条红线。同时也是横切于他繁杂的学术类型学一条红线。换句话说,鲍德里亚的艺术研究从......
中国现代学术,自清末民初产生新旧、中西之争,至今已彻底转换为被西方现代学术观念重构的对象。单就其中的文学艺术而言,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是大概念。像早期儒家“孔门四科”中的“文学”和“六艺”中的“......
孔子晚年之时,倾力整理国故,相传“删诗正乐”,显然是指《诗经》。基于《诗经》的诗教,属古代教育的基础科目之一,在襄助人文化成的实践中,意义重大,备受推崇。孔子的诗教思想,首先关注的是“兴、观、群、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