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恢复性的功能实践在中西方历史上,传统美育观念在突出“本于自心”的个体追求的同时,大多重点指向对人的终极性完善要求。“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记·文王世子》)......
一般而言,中唐是指“安史之乱”后到“甘露之变”前唐代社会所处的特定阶段,它是盛唐到晚唐社会发展的分界线,也是唐宋思想文化变革进程中的关键性环节。中唐为中国社会从中古转向近世开辟了道路。与雄浑豪放、广大......
人类精神是一个独特的时空世界,它像宇宙、像生命、像历史一样无限深远、无限复杂、无限神秘、无限迷人。探寻这个时空世界的内容、特性、结构和运行规律,是人类主体觉醒和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当代人类前途命......
一中国现代美学是否存在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连续性?总体上看,近三十年学界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基本沿袭了如下观点: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的,这种碰撞主要表现为,接受了西方美学,然后以之阐......
乐论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音乐理论”,是以古代音乐为论述起点,对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领域的全面言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古代美学思潮的构建具有不可......
技术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活动离不开技术支持,而技术产物如器具、建筑无论是设计还是产品造型或色彩,均离不开艺术。或者说,现代的艺术离开技术只能回到原始艺术形态,而技术离开艺术,其产品只......
“意象”和“意境”这两个范畴在中国古代出现的时间有先后,内涵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中国古代学者在使用“意象”和“意境”范畴的时候,常常会有混用的情形,尤其在指称情景交融等特征方面,两者的含义是相通的,并......
交往是人与生俱来的命定。人不能脱离交往,就如不能离弃活动一样。一旦放弃了交往,人的活动在事实上就停止了,生命也就完结了。交往不仅是作为社会的人的本性,它简直就是人的本能需要。高尔基在他的一篇作品《伊则......
某种程度上,“宗白华”这个名字就代表了中国美学。二十多年前,叶朗教授有言:“宗先生对中国美学的理解和把握,精深微妙,当代学术界没有第二人能够企及。”①这一判断似乎尚未过时。不仅宗白华的一系列观点仍被广......
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美学不仅表现为对民主的价值理性现代性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对科学的工具理性现代性的争取。在西方,“美学”直到18世纪中叶的鲍姆嘉敦,“始成立科学”①。而在1750年鲍姆嘉敦创立“美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