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美学

【庄鹏涛】何谓新巴洛克美学

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内,巴洛克与新巴洛克(neo-baroque)一直被不断地提及,许多文化学者和艺术理论家将当代的美学特征和趋势归结为“巴洛克的回归”或者“新巴洛克美学”,比如《新巴洛克:时代的符号》......

阅读全文

【刘成纪】中国社会早期“乐”概念的三大问题

在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当代艺术史家已习惯于按照现代艺术的分类原则,撰写出种种艺术门类史,如中国音乐史、舞蹈史、绘画史、雕塑史、建筑史等。事实上,这种种艺术门类史很难说是属于中国历史本身,而是来自现代艺......

阅读全文

【朱志荣】论审美活动中的意象创构

对意象及其创构范围的认知,目前有三种倾向。一种是把意象局限在文学艺术中,认为只有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才有意象。第二种则认为意象并不局限于美学,而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其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尚象的诗性思维方式。这两......

阅读全文

【张晶】论审美投射与审美构形

关于审美活动中的构形,笔者曾发表过不止一篇文章,对于构形在审美活动中的定位和功能作了基本的阐述,认为审美构形是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在运思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艺术创新的关键。近年来在对一些中外美学经典的......

阅读全文

【阎国忠】美因何而神圣?

美因何而神圣?这一问题涉及美学的学科性质,是美学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的重新提出,其意义在于推动我们对美学史,即美学已有的成果做一次认真的检讨,同时在于对美学在当代的使命——呼唤、追......

阅读全文

【刘锟】论洛谢夫的《艺术形式辩证法》

在俄国和世界美学史上,洛谢夫的理论占有独特的地位,他通过六十余年的美学思想探索,建立了一个对感性世界完整认知的体系。他洋洋八卷的《古希腊美学史》并不是单纯的史学著作,与后来的《文艺复兴美学》一样是当代......

阅读全文

【周宪】审美论回归之路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话是说风水轮转,时尚递变。三十年前人们疯狂地迷恋和拥抱的新事物,三十年后便被人淡忘;反之,曾经过时的老东西如今竟会流行起来。这大约是好东西看多了也难免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