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无利害”是审美现代性的基石。现代美学试图在“审美无利害”的前提下,弥合主客二分,来实现个体的统一和超越,此即现代性的审美救世主义。而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从经验自然主义出发,以其非静观性、非形式性......
一、人类智力遭遇挑战,审美现象很难定义对审美问题,人们不断感悟、体察,锲而不舍苦苦思考了数千年。正是在这里,人类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遇到了尖锐的挑战。美学如同一座迷宫,人们一踏进去就很难找到它的出口。就连......
作为国际上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已被国人所知。但是,在对罗尔斯顿有关著作的研究上,国人往往因为过于关注他的伦理思想而忽略了他的美学情结——《哲学走向荒野》以对环境的体验与欣赏结束全......
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在后现代思潮中,崇高美学重新受到关注和探讨。如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说:“正是在崇高美学中,现代艺术(包括文学)找到了动力,先锋派的逻辑找到了其原理。”[1](P77)......
回顾新时期30年来的许多论争,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美学研究的问题域产生了极大的转换,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传统问题转向了西方现代美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形而上的问题转向了形而下的问题,由一元化问题......
广义美育是指把美学原则渗透于对人的影响,从而形成人们高尚审美素养的影响活动,包括高尚思想道德教养、政治艺术美学以及陶冶人们美好心灵的文学艺术教育。其美的教育内容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善良心性的向往密切相......
一、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反省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掀起了全方位总结百年中国学术的热潮。20世纪100年里,中国人到底干了些什么,怎么干的,有何收益、缺失在哪里,等等,再次凸显了中华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
尽管生命美学(LifeAesthetics)已经被认作最重要的美学流派之一,但要确切地判定哪些美学体系属于生命美学范畴,仍要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有些并未获此命名的流派实际上是生命美学,而某些被称作生命......
一当代学界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视野不断扩宽的过程:首先是一些范畴或命题的涵蕴及其逻辑发展研究,如叶朗先生编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进而不仅阐述哲学家、文艺家或批评家著作中的美学理论或观点,......
德国著名美学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对工具理性的重视使其美学思想显得与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家有些不同。可以说,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家中,只有他对现代科技以及与之相关的大众艺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