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美学

【刘承华】潇洒与飘逸的极致

绝句在唐以后的古代诗歌中是一个使用非常频繁的格律诗体,特别是在唐代诗歌中,它与律诗一并成为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最充分地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其句式短小、自由灵活而被后来的历代文人所喜爱,亦为历代的......

阅读全文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

[内容摘要]费瑟斯通的《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言必称西方理论后援的一个主要资源。但因为种种原因,个中存在一些误解。故比较全面地来考察费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对于当今日......

阅读全文

【刘悦笛】分析美学:方法,模式与历史

分析美学(analyticaesthetics),是20世纪后半叶在英美及欧洲诸国唯一占据主流位置的重要美学流派,其核心地位迄今仍难以撼动,同时它也是20世纪历时较长的美学思潮之一。从血统论的角度来看......

阅读全文

【尚东涛】美生成于审美中介与客体之互动

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条)。因此,美是生成的。然而,美何以生成,历来都有着诸多分歧。自柏拉图的美是“超验”的观念发端,形成的美生成于“主观”的美学流派中,休谟的美“只存......

阅读全文

【赵玉】“美学”:“感性学”还是“理性学”

一要谈美学,就不能不首先提到有着“美学之父”称号的鲍姆加登,因为正是他最初把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建立起来的。鲍姆加登最初建立美学学科的初衷有两个,一是要弥补专门研究“感性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学科缺失;二......

阅读全文

【余开亮】孔子情感论与诗乐美学再阐释

一、作为一种情感本体的仁的提出仁学是孔子美学的基础,对仁的不同界定直接影响到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理解。要理解孔子的仁,必须切入到孔子提出仁的动机深处:对天命的思索问题。对于孔子“命”的思想,学界有两种代表......

阅读全文

【杜卫】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在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多数学者都认为就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研究而言,王国维是第一人,并把王国维看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或奠基者。[[1]]他的“艺术独立”论和审美“无用之用”说,他的美育理论研究和中国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