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Kulturkritik),从广义上讲,是西方对自古希腊以来的错误价值观及不合理行为方式的批判;从狭义上讲,是与现代性批判相伴相生的对文艺复兴以来、或对19世纪以降现代化发展中不尽如人意方面......
一个文化体的时间意识和知觉方式,是该文化体如何模塑世界和将民族与个体的生活整合为一个可靠的形式结构的基础。与此同时,一个文化体如何呈现时间是该文化体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时间意识如何被结构、被刻写和被陈述......
“碎片”在后现代语境中是高频词,这和解构主义密切相关。“碎片”为数码化时代所青睐,因为构成数字计算机之基础的取样就意味着碎片化。“碎片”也为新媒体艺术所看好,因为许多作品将碎片化当成自己的特色……凡此......
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美学,不仅仅抽象地谈论人性、人的审美存在,而且还要具体研究人的审美化存在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具体的落实。个体的幸福已不再是仅仅让人填饱肚子,穿上衣服......
古希腊文版《法礼篇》(Nomoi)以“神”(theos)为开篇第一字,随后关于“神”或“诸神”存在及其德性的讨论随处可见。相比之下,第十卷里的神学理论是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这里,柏拉图基于法制教育......
对于中国美学、文论来说,20世纪乃是一个审美主义思潮挥之不去的世纪。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首20世纪时,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审美主义思潮对整个世纪文论、美学话语乃至人文学术思维范式的深刻影响。在整个20世纪,......
西方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出现不久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很快跃升为一门显学,但同时它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诟病。有趣的是这其中就有它的先驱、当代解释学大师——伽......
在黑格尔的《美学》的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我们的终点,我们用哲学的方法把艺术的美和形象的每一个本质性的特征编成了一种花环。编织这种花环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事,它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
在唐以前,经学诠释主要表现为汉学。汉学注重《五经》原典,注重章句之学,师法和家法则成为经学诠释的前理解状态。至唐代,以孔颖达《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诠释典籍在汉学权威地位逐渐削弱、佛道盛行的情况下,对......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1898—1956)这位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他逝去半个多世纪以后,人们仍然能够听到关于他和他的戏剧美学思想的诸多回响。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