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感经验的完结”——当代英美美学界对美与善问题的再思美国当代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Shusterman)关于“美感经验”的讨论,举足轻重。①其论文《美感经验的完结》曾对于西方传统......
一、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反省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掀起了全方位总结百年中国学术的热潮。20世纪100年里,中国人到底干了些什么,怎么干的,有何收益、缺失在哪里,等等,再次凸显了中华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
一一个时代常常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仿佛理解时代的钥匙,拿着这把钥匙就能找到理解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通道。这把钥匙在欧洲的中世纪是宗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上个世纪中国的50-70年代......
在当代,随着消费性的大众文化的兴起,发生了“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转向。身体美学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的意识美学,肯定审美的身体性,从而为满足感官欲望的大众文化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身体美学反拨意识美学......
《法礼篇》是柏拉图的最后一部对话作品,旨在构建一座“次好城邦”①和一套上佳的法律习俗,以便确保城邦的善政、秩序与福祉。柏拉图将其喻为一部“至真的悲剧”,其意在于“摹仿最美好的生活”。乍一看来,此喻说似......
《大希庇阿斯篇》是柏拉图早期就什么是美的问题所探讨的一篇专门性对话,这篇对话在柏拉图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发展和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的意义都是重要的。这篇对话关于美的定义的论争展示了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和柏拉图......
古典的浪漫情怀与现代的潇洒时髦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古典的浪漫,把感情当作神灵侍奉,心甘情愿作真情祭坛上的牺牲品,为真情付出血和泪,为真情而生而死。现代的潇洒,把感情当作权宜之计,当作获取回报的筹码,当......
内容提要:着眼于审美认识活动中主客体的交融互动和主体的生成创造,将传统的审美认识论基础视为主客对立,进而否定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是当下学界颇为流行的强势话语。其实,中国古代审美认识论从未将主客体对立起......
一中世纪末叶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NicolausCusanus,1401-1464),对于中国哲学界而言并不是陌生的名字。他的堪称开辟一个时代、一种传统的代表作《论有学识的无知》,1988......
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理论,意象理论可溯源到老庄哲学的“形-意观”和《周易·系辞传》的“立象以尽意”说,而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则是从艺术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