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
落实到身心关系维度,有关审美主体的假说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命题:1、审美的主体是身体;2、审美的主体是心(精神);3、审美的主体是身心复合体。在美学史上,这三个命题所隶属的理论谱系曾进行过激烈的博弈,引......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探求对国人进行感性启蒙和反思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继承传统美学和吸收西方现代美学而创造的一种审美人生观,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想是建构与......
一、“美”的双重语义在汉语中,“美”具有双重语义,一是作名词,指对象性的实体,属于客体。一是作形容词,指“美的”,易言之即“愉快”,它是一种功能性概念,指实体美的功能,显然,“愉快”是种感觉、经验,属......
一、日神、酒神与月神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审美既不是一种纯理性的活动,也不是一种纯感性的活动,而是一种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悟性(直觉)活动。悟性的特点是它既非感性又非理性,却又本然地包含着感性与理性的因素,......
[摘要]对于阿多诺而言,在社会越来越成为系统的体制化的总体的情况下,艺术的自律越来越难以维持,很容易为服务于总体化社会的文化工业所整合,成为非艺术。但作为社会事实的艺术作品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自律与社会......
对于中国古代美学的形成与特点,甚至对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美学,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黑格尔曾经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美学称作是“艺术前的艺术”[1]。鲍桑葵则明确地将中国与日本的古代艺术看作是“审美意识还没......
内容摘要:环境作为人的家,从本质上来看,它是生活的。它是人的生活的场所,人的生活动力之源,也是人的生活享受对象。生活第一,应是城市建设的第一要义。从生活来说,环境美可以分成宜居、利居和乐居三个层次,宜......
[摘要]本文从内容、意蕴、风格、形式、造型等各方面全面分析了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论述了建筑的象征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与建筑的抽象性之间的关联;建筑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的体现以及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