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看,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正是孔子等人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因为依孔子等人的言论,君子一般是用“兼容多端而相互和谐”(张岱年语)的思想来处理天人、人我、身心和主客我的关系,这样,君子人格......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西方要回归公民社会,都在追求理想社会,而这种追求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因此。无论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回归公民社会,都不能离开市场经济来谈。伦理道德是与市场经济关系最密切的社会意......
目前,应用伦理学已经成为伦理学界聚讼纷纭的主战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什么是应用伦理学?”这个根本问题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伦理学家们经过多年的论争,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相互颉颃的两类观点:一是否......
在对中国乡村问题的研究中,地权关系始终是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有学者曾指出:“地权是乡村社会历史变迁的全息元,即地权蕴涵了乡村社会历史的全部信息含量”①。20世纪20-40年代,......
一、法律:从伦理依附到自治在现代知识体系中,法律与伦理道德[1]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法律具有明确的形式性,以权利义务并重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并辅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伦理规范则具有模糊性,主......
任何一个民族的荣辱观,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体现于现实,根植于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一脉相承。作为中华文明内容之一的荣辱观,也是前后相续,环环相扣。今天的荣辱观,既与历史上的荣辱观有所不同,有......
2007年7月16~18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北美中国哲学家联合会、哲学研究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科技伦理与职业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与会国外学者15人,国内学......
新中国建立50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认识、道德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的路,其中或明或暗地存在着许多分歧与争论。每次大的分歧与争论所围绕的核心,是对某种道德精神的肯定或否定。在这个过程中,所费口舌笔......
应用伦理学的根本使命是为人们走出道德困境提供指引。但由于当代社会道德难题的特殊性质,应用伦理学对道德难题的解决,需要借助集体的道德决策,运用综合的道德推理,确认权利的边界。这使得应用伦理学具有有别于传......
信用属于规范伦理学的范畴,它的实现需要道德和法律等规范力量的共同作用。本文拟从以下方面阐述行为主体的信用价值及其实现问题。一、辩证把握行为主体的信用价值(一)把握行为主体信用价值的含义信用属于思想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