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8世纪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和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不仅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给予了充分的论证,而且致力于这个新兴社会的道德建构。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中,正义伦理处于十分重......
对中国人的心灵和人生而言,安身立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当下梳理和讨论安身立命问题的意义在于,在经济大发展和文化大交流的当代语境中,为中国人的人生寻求根基,树立起中国人自己的人生支点。我们讨论的问......
一、就人类的学术史而言,“伦理学”这一学科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科学进行学科化的研究后才有的。然而,伦理学这一人文学科在不同的著作家那里,是完全不同的。究其原因,伦理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不同时代的......
讨论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前提是承认“佛教伦理”这一概念的成立。承认“佛教伦理”并不意味着要将佛教的信仰和其伦理道德的内容分离开来,以道德代佛教,使其成为和信仰无关的“道德佛教”。对这一主题可以......
海德格尔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通过对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的栖居”的引用与阐释,集中表达了他的建筑伦理思想。分析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挖掘其思想赖以存在的本体论依据,揭示其思想与中国老庄......
如果我们认同唯物史观关于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的经典论述,必然会认同人也是伦理关系的存在的观点。在社会伦理关系的网络中,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点。一个社会中,社会凝聚力的大小和社会整合程度的强弱,与人伦认......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我国GDP总量不及世界的1/30,而每年消费的钢铁、煤炭、水泥已分别占世界......
一、日常生活转型的三维界面及其隐含的伦理意识日常生活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的哲学视域,开启了我们对社会现代化进行理解和诠释的一个新的维度。[2]现代化必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其实质就是日常生活......
近年来,人们对主体意识的觉醒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为之兴奋。然而,若作进一步沉思,便可发现,“主体意识”这种提法过于笼统,它至少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个体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体意识,而这两者对社会的作用是有所区别......
一、从道德与法律之关系说起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长久以来就是学界十分关切的话题。通常认为,道德和法律是人类文化史总结、提炼出来的两种基本的社会规范手段和制约机制。法律一般地说是由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