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应关系是各种自然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不仅语言学家关注对这一现象的解释,逻辑学家对这一现象也表现出了很大兴趣,这一现象还是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处理时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透过DRT(......
摘要:智能信息处理需要各种不确定性推理,于是出现了数十种非标准逻辑,我们统称为数理辩证逻辑,其中有一部分是连续值逻辑;逻辑代数是建立数理逻辑的重要基础,正象布尔代数在标准逻辑中扮演的角色那样;在泛逻辑......
逻辑思维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的地位曾一度被人们所夸大,被视作解决问题的唯一通道。当代人们已开始认识到逻辑思维的局限性。然而,有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对逻辑......
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是我从事因明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方法,在我以往的论著中大量运用,本文想做一个总结,谈一谈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辩与逻辑是两种不同的学问。论辩中有逻辑。佛教因明是辩......
辩证逻辑怎样对辩证判断分类?笔者以为不应根据辩证判断的不同的表达形式进行分类,也不应根据辩证判断可能带有的抽象的逻辑形式的特征进行分类,辩证判断的分类,应该根据辩证思维的特征进行分类:辩证思维区别于普......
推演系统并不一定是逻辑系统,在讨论一个推演系统是不是逻辑系统时,完全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然而,完全性是相对于语义解释的,如果允许任意的语义解释,则完全性标准可能是无用的。设想这样的情况,有一种语义解释......
任一语词形式(词项)和语句形式(公式)皆有两重意义,这就是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用辩证逻辑的观点看: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必然是相反互蕴的。既然作为外延意义的形式逻辑已经完成了其形式化研究,那么作为内涵意义......
一、问题的提起我从事因明研究主要借助于三种研究方法: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方法,整体研究方法,历史主义方法。另外我也非常注重学习、借鉴他人运用梵、汉、藏对勘研究方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曾对因明与逻辑比较研......
在2004年9月举办的“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
《墨经》中的《小取》篇历来被认为是对墨家逻辑体系的一个总结,其中,除用少部分篇幅谈到了辩的目的、基础和名、辞、说等基本的思维形式外,其他大部分篇幅用于论述七种具体的方法:“或”、“假”、“效”、“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