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在他被反复引用并且在德国极富影响力的那份《作为职业的政治》的报告中设计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间的对立,人们在研究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时非常喜欢引用这一对立,他在那份报告中还做了一个著名的比......
在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的网页上,写着这样两句话:“研究事业的最终目标在于超越传统的中国学(sinology)之束缚,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一门新的学术领域:现代中国学(modernsinology)”......
人们通常将社会生活区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私人生活三大领域,因而也就可以将社会生活秩序区分为公共生活秩序、职业生活秩序和私人生活秩序三种类型。相对于职业生活秩序和私人生活秩序而言的公共生活秩序,简称......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董仲舒及其政治学说的评价很不公正,否定的多,肯定的少;严加批判者多,具体分析者少。批判者们似乎共同遵循着一个奇怪的公式: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目的论和“天不变,道亦不变”......
如果我们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国家(政府)与公民就某一公共问题通过一定的程序共同做出决策选择,并通过国家行为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程序正义是指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终止的过程中,依照宪法......
政治道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规范官员的从政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儒家把道德视为治国之本,提倡仁政德治,其政治道德学说......
1924年1至3月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一再说明“中国古时有很好的政治哲学”,“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
“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我国常常被望文生义地将其理解为是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或是被理解为是突出其政治性的学科。在大学乃至在中学,多年中将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课来教学,连“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也认......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的政治哲学处处体现了其思辨哲学的浓重气息。他用一种含蓄、晦涩、抽象语言和方法论证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追求。然而,康德又是一位18世纪时期德国市民阶......
直到现象学的第一个世纪结束时,还有人在抱怨“现象学运动中的一大遗憾是缺乏政治哲学”。(Sokolowski,p.226)而实际上,舍勒早在1927年就专门探讨了“政治与道德”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舍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