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提出两个著名论断:其一,这个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的一致”,这是“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从表层看,这两......
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当代西方各国广为流行并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两种重要思潮,它们同现当代西方其他思潮一样,都包括了各种不同派系。它们各有不同的理论特征,彼此之间不仅存在差异,有时甚至相互对立。......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它不仅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升一个民族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为人们创造基本的学术语汇并根据生活世界的需要渐渐将一些学术语汇转化成生活语汇,而且通过形成一个民族的......
哲学无处不在在常人眼中,哲学是哲学家的事,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在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如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挫折,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只是选择的......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哲学界在改革开放前20多年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思考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涉及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不可避免要突破哲学8个二级学科建制的壁垒,由此引起哲学学科设......
哲学问题的合理形式尽管在哲学概念的定义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哲学具有追求对事物的普遍理解和解释这种规定性却是可以得到一般认可的。哲学的普遍性形式一致于按照问题意识的内在批判结构所作的前提批判选择,即在采取......
这篇文章的写作,首先是向我国著名哲学家陶德麟先生,一位可敬的哲学老人,在他八十鹤龄之时,表达来自晚辈的崇敬。而且,我想说,这份来自晚辈的崇敬,不仅仅属于陶德麟先生本人,同时也属于以陶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为......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时不时地被提起,大意是说古代中国的学问中根本没有“哲学”这回事,有的只是“思想”。理由是“哲学”这个词是翻译过来的,而用西洋术语概括中国古代的一种学问,无异于削足适履、汉话胡说。 ......
就人文学科而言,哲学比任何学科都更关心人类的未来,因为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谓“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其一是对于时代精神的概括和总结,其二是对于时代精神的塑造。如果把前者看作黄昏起飞的......
2007-2008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做了一年访问学者。在那里,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感:国内哲学界把哲学做成了学问,主要精力投放到翻译、考辨、整理、解说、诠释,以及撰写各种带有教科书性质的著述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