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学形态的构建,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及其理论需求向哲学提出的时代性课题。在近年的哲学讨论中,所谓“中西马哲学综合创新”的理论影响颇大。按照这种观点,无论是哲学理论发展,还是体系建构,都应遵循会通中西、......
杨国荣(以下简称“杨”):最近读了你的一些论著,有一些哲学方面的问题,想提出来与你作进一步的讨论。李泽厚(以下简称“李”):相互交换意见。杨:一个是关于“超越”的问题。你曾提到,中国没有“超越”这一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离开了正确的思想基础,离开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前不久,国际哲学联盟(FISP)在上海举办了主题为“作为公共话语的哲学”的工作坊,此次工作坊由杜维明先生倡议,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国际哲学联盟主席威廉·麦克布莱德在上海交通大学作了......
哲学的批判性特征作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反思工具,体现了哲学关注实践、以人为本、追踪和超越时代的品格,也是哲学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特别是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更趋多元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
一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研究在当下的中国社会里多少有些“虚火”,这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生活、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对“哲学何为”、“哲学何用”的不断质问,另一方面来自研究者们对“哲学是什么”、“哲学如何言说......
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的生命体验。人既非神又非物,但人有物性又超越物性,人非神又具有神性。灵魂与肉体、生与死、命运与偶然等人生的二重性,呈现了生命个体有限性与无限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之间的二重性。德国神学哲......
如何进入哲学的思考,这是实际上是一个对哲学学科属性的定位问题。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熟知非真知”。很多看似非常熟悉的东西,要是咬文嚼字认起真来,想把它说出个所以然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哲学”就属......
一、哲学何在?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曾被马克思誉为“时代精神的精华”①,被黑格尔誉为“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的光明”和“人的本质的自觉”②。但是,在中国现阶段,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哲学不仅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哲学中,“存在”观念已经变得无能为力:它与空洞的形式原则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个原则的古老尊严有助于覆盖任何内容。 今天,谁选择哲学研究作为职业,那就首先需要放弃幻想:用思想的力量足以把握现实的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