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在其所谓道德性,即人伦规范的确立、生命之伦理意义的揭示,和根源于人心的内在德性经由家庭、宗族、社群、国家等形式而最终得到落实。在儒家众多的伦理观念当中,“五伦”是最基础性的一个,它是......
儒学在近百年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其现实境遇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一、经学时代的终结:从经学到国学儒学自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上自王朝政治,下至百姓日用,无不以儒家的价值理念为准绳。这种......
在近代中国,随着政统与道统合一的传统皇权崩溃、西方思想传入对以儒释道为核心的古老中华文明冲击以及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侵凌,几千年来维系中国社会的儒家纲常伦理出现根本断裂,传统的知识、信念、礼......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人性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孟子主张人性善,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荀子主张人性恶,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人性思想虽然是对立的,但其目的取向却是一致的......
在当代,儒学能否复兴?笔者以为要具体分析,要区分是意识形态上的“儒学复兴”,还是学术流派上的“儒学复兴”。笔者赞成这样的观点:儒学,作为一种两千多年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早已随着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
当前由应否建立国学学科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值得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的文化事件。这一事件既标志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重要变迁态势,又影响着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但是,从学理层面观察,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一......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便说:“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历史发展的规律。世界历史上的许多强盛帝国确实是分而必合、合而必分的,如盛极一时的古埃及帝国、古巴比伦......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对儒学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价值的认识也大为改观。现在,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电视台到图书馆,到处在讲儒学。儒学已从百年衰微走上了复兴之路。但儒......
人性善恶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儒家思想在其本质上讲人性善。人的性善是人的天性规定,是为天德。而这种天德之善需要发明而显其善,是要尽心而知的明明德。儒家的人性善其根抵在人性知,知的表现总称为善,人知......
一、问题的提出“宗教多元主义”是形式逻辑上的矛盾。宗教本质上是绝对的信念体系。绝对故它只能是“一”。但是,作为形而上学理论的多元主义则承认“多”的终极实在。[1]因此“宗教”和“多元主义”之间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