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专题研究

【胡伟希】原器

中国哲学屡有“器亦道,道亦器”(《二程遗书》卷一)的提法,甚至认为“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中》)。这说明,器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然而,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

阅读全文

【张学智】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

身心关系是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试图了解身与心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但由于人的身体的微观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精神活动的复杂性,这一问题的解决一直收效甚微。尽管随着生理科学、心......

阅读全文

【蒋国保】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之最初体式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中西哲人之原创思想的产生,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西方哲人是径直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中国哲人则不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径直说出来,往往要“代圣人立言”,藉解释圣人的言语而间接地表达自......

阅读全文

【郑万耕】“三陈九卦”章考释

考察《易传》十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朱伯崑先生所说,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天道观,成了《易传》解《易》的指导思想(第52页)[1]。《易传·系辞下》有“三陈九卦”一章,以道德修养解说履、谦......

阅读全文

【向世陵】从“天下为公”到“民胞物与”

《礼记·礼运》托孔子之口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虽然被接续其后的“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私有现实所取代,但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和政治范型,始终存在于中国社会,并实际发挥着对不同王朝的道德引领......

阅读全文

【陈来】荀子政治哲学的人性公理

研究者早就注意到,荀子的的人性与政治思想与霍布斯的人性和政治思想颇有可比之处。列奥·斯特劳斯指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归结为“两条最为确凿无疑的人性公理”,第一条是自然欲望公理,第二条是自然理性公理。[1......

阅读全文

【景海峰】“天人合一”观念的三种诠释模式

“天人合一”,语出张载《正蒙·乾称》。但作为一种表达天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思想,却成熟甚早,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儒家等学派所阐发的宇宙观之核心理念之一。从儒家的“四书”、《易传》,到道家的《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