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诠释学研究已成为整个汉语学界的重要论域,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努力建构中国现代诠释学,学界对此虽然已有不少讨论,但在如何理解和筹建中国现代诠释学这一根本问题上迄未达成共识。2015年3月2......
中国哲学屡有“器亦道,道亦器”(《二程遗书》卷一)的提法,甚至认为“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中》)。这说明,器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然而,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
身心关系是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试图了解身与心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但由于人的身体的微观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精神活动的复杂性,这一问题的解决一直收效甚微。尽管随着生理科学、心......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中西哲人之原创思想的产生,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西方哲人是径直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中国哲人则不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径直说出来,往往要“代圣人立言”,藉解释圣人的言语而间接地表达自......
考察《易传》十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朱伯崑先生所说,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天道观,成了《易传》解《易》的指导思想(第52页)[1]。《易传·系辞下》有“三陈九卦”一章,以道德修养解说履、谦......
《礼记·礼运》托孔子之口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虽然被接续其后的“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私有现实所取代,但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和政治范型,始终存在于中国社会,并实际发挥着对不同王朝的道德引领......
人权观念,究竟仅仅关联于某种特定的宗教—哲学传统,还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适性构想?对此,笔者着重关注以下三个议题:(1)国际人权理念及其正当性如何能在跨文化的道德对话中得到阐释?(2)普适人权理念是否与特......
研究者早就注意到,荀子的的人性与政治思想与霍布斯的人性和政治思想颇有可比之处。列奥·斯特劳斯指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归结为“两条最为确凿无疑的人性公理”,第一条是自然欲望公理,第二条是自然理性公理。[1......
《易传》是由十篇不同文字组成的解《易》的著作系统,包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究天人之际”,并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思路。应当说,中国哲学的基......
“天人合一”,语出张载《正蒙·乾称》。但作为一种表达天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思想,却成熟甚早,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儒家等学派所阐发的宇宙观之核心理念之一。从儒家的“四书”、《易传》,到道家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