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的楚墓竹简(图版和释文见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除《老子》和《太一生水》外,余皆儒家作品。其中,《忠信之道》是文字较短的一篇,它与其他篇的思想大致趋......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重要人物,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也成为历来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根据《论语》一书记载,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主要有四条:一条见于《八佾》篇(以下凡引《论语》只出篇名),其文云:“子曰:‘......
《易传》是对《易经》所作的解释。通过对卦爻象、卦爻辞以及筮法体例的解说,探讨《周易》原理,从而将《周易》升华为一部讲宇宙与人生根本原理的书,成为战国时期的一大哲学思潮。《易传》提出了许多义蕴精湛的哲学......
一人文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人自身心灵、不同文明间的关系、序列、秩序得以融突和合的状态,以及人对其体认和把握。文的本义是纹理,甲骨文的文,似以杂色交错文身。“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①所收《孔子诗论》中有一句话,即“关雎以色谕于礼”(简10),笔者最早撰文指出这一说法与马王堆帛书《五行》第二十五章说文(以下简称“《五行》二十五章说文”)之表述相似......
一、“我”之三义在现代哲学家中,对自我问题论述最为深切著明的当推牟宗三先生,他通过疏解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区分“我”为“三个意义的我:现象意义的我,物自身意义的我,逻辑意义的我”。(注:牟宗三:《中......
本文在于考察老子同时代以及之前“道”这一语词及其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考察它的原始义以及后来的各个衍生义,由此把握道从日常语词和一般官方文献用语发展为哲学概念的完整过程。引子:现有认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
谭戒甫认为名家有三派:一是“正名”派,以孔子为代表;二是名本派,以墨子及其后学为代表;三是形名派,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谭还特别对名家和形名家在学术观点上的区别进行了综合概括。①伍非伯不同意谭的......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最突出也最具有现代价值的,其一是它的宗教情怀与拯救意识;其二则是科学认知理性。在当时,作为主流文化的儒道两家,其所缺乏的恰恰就在于这两个方面。正因为儒、道两家对这两方面的匮乏及其对墨......
《庄子》重“齐”与“通”,又向往“逍遥”。“齐”与“通”首先表现为存在形态,“逍遥”则更多地涉及人的“在”世过程。以人如何“在”世为关切之点,“逍遥”同时被理解为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尽管作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