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为学淹通经史子集四部,著述丰厚,卷帙之积,几于等身,尤以经学见长。于诸经除有诸《稗疏》、《考异》外,还撰写了大量发挥经学思想的著述,如《周易外传》、《周易内传》、《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
黄宗羲逝世已310周年。但如何判定他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学者们迄今也未取得统一的认识,而是各有所见,或如江藩所论:“国朝诸儒究《六经》奥旨,与两汉同风,二君(指黄宗羲与顾炎武)实启之”[1],以其为......
王门三派说是日本著名学者冈田武彦教授在60年代提出来的,他在《王阳明和日本儒学》一文中,根据阳明后学的思想特征,把王门分为现成派(王畿、王艮等)、归寂派(聂豹、罗洪先)和修证派(钱德洪、邹守益、欧阳德......
学界普遍认为,阳明学的理论基础是知行合一说、心即理说、良知说;普遍认为阳明学是王阳明进行逻辑思辨、理论思索的结果。考察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一直到江西时提出“致良知之教”这十多年的全过程,具体生动地揭示了阳......
明代礼类著作较易、诗、书类著作为少,其中关于《仪礼》的著作尤少。三礼之属,《四库》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记分述,重点在前三类。本文就前三类中较为重要者概述如下。一、《周礼》明代前期关于......
陈献章和惠能都是岭南人。惠能(638—713)是新兴人,为禅宗六祖;陈献章(1428—1500)是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梁启超说:岭南不像扬子江流域,人物屡起,“数千年无论学术、事功,皆未曾......
一、引论胡直(1517-1585)字正甫,号庐山,学者称庐山先生,江西吉安府泰和人,为王阳明再传弟子。胡直尊孔求仁,博文约礼说是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博文约礼说可追溯至孔子、颜回所传,在《论语》中,有关......
蔡清(1453—1508),字介夫,号虚斋,是明代初中期一位有影响的学者,他的学术在总体上以继承发挥朱熹的思想为特色,所著《易经蒙引》便是他研究已成为明代社会经典教本的朱熹《周易本义》的成果和心得。但......
阳明四句教是指王阳明晚年对自己一生学问宗旨高度概括和总结而成的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①而四有四无说论争指由于王阳明的两位大弟子钱德洪(绪山)与王畿......
归有光(1506-1571)是明代嘉靖、隆庆之际著名的古文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关于旧题归有光撰《易经渊旨》①的真伪,《四库全书总目》因《明史·文苑传》、《明史·艺文志》均不载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