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吴光】儒学在衰落时期的变革——论清代实学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灵魂,即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的最高形式。但每一种具体的哲学形态,又同培育它的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息息相关。它既是民族传统精神(或云历史智慧)的积淀,又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时......

阅读全文

【刘仲华】清代老庄研究概述

整个清代研究老庄的著述很多,与前代相比,清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老子》、《庄子》进行了大量的考据和校订,此外,还极力摈弃前代从佛教和道教角度对老庄的诠释,其整个趋势是从玄学化、宗教化的理解转向了实证化......

阅读全文

【周可真】顾炎武与中国学术传统

一、顾氏以前的中国学术传统中国古代学术寓于中国古代学问之中。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中国古代学术是中国古代学问的一种自觉形态,是对历史上或当时现存的学问的一种反思形式;其二,中国古代学问有其内在的学术理......

阅读全文

【蔡德贵】李二曲的真儒论和儒学适用论

关学是儒学中的重要一派,具有明显的独尊儒术特征。对此,笔者已在《关学的独尊儒术特征》一文中详论过,兹不赘述。李二曲是关学晚期的主要学者,其思想有代表性。简要来说,他的思想突出两方面内容:真儒论和儒学适......

阅读全文

【魏长宝】论顾炎武的历史哲学

前辈学者一般认为,顾炎武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其历史考据。其实,顾氏以六经皆史、以经证史的历史观而奠定了乾嘉考据之学的思想基础和治学方法,并在考史辨妄、以信作史中寓引古筹今之历史哲学,从而对清代经世史学产生......

阅读全文

【陈居渊】十八世纪汉学的建构与转型

18世纪的汉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以来,虽然对它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少,而且研究成果也较为密集,然而对于18世纪汉学的建构、分野、转型、新义理学等问题,至今仍然是见仁见智,有讨论......

阅读全文

【宋志明】论清代儒学的再整理

宋明理学家有比较强的哲学意识,但历史文化意识比较淡薄,他们注意发扬儒学的理性主义精神,却忽略了儒学的历史主义精神。宋明理学的局限正好构成清初儒学的生长点。清初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反动。明朝灭亡之后,一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