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经文而实测”的文本中心论 西方解释学经历了早期的神学和法学解释学、语文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按照学者的研究,西方解释学分为独断型诠释学和探究型诠释学。前者“认为作品的意义是永远固定不变......
一、儒学“理性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提供的思想动力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备受推崇,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主干,不但在各个朝代是政治指导思想,而且是......
明末清初乃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大变动时代,其时俊彦豪杰之思想与学术因应于时代激变而陡具活力与创造性,涌现出一批因承传统而又自成一格之名家。这些历验世变之名儒,不仅其本身学说承载明清学术思想转型之事实,......
很少人学问文章做得像徐复观那样,不但说理透彻,而且能感动人。读他的书,不仅感受其思想的张力,同时还会被作者的个性情怀所感染。张力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它不仅存在于作者与外部世界之间,同时也存在于他本人的精......
作为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学术史家,黄宗羲的哲学思想继承其师刘宗周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和合心性情、道心与人心、理气、未发已发等范畴,试图在刘宗周哲学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实现哲学理论思维的创新......
钱澄之(1612-1693),在明朝生活了32年,在清朝生活了50年,作为“天崩地解”时代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无疑反映了那个时代之学人固有的忧患与悲悯。就学术著作而言,他的忧患与悲悯,当主要表现在《田间......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以常州为开端。为什么沉寂千余年的今文学能在清朝中叶重新兴起?而且在常州发轫?这是研究清代公羊学必然要涉及的问题,也是清代中晚期历史的重要课题。一、公羊学复兴起源说公羊学兴起的原因探......
《孟子》是儒家的基本文献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十分重要的典籍。汉唐已有不少学者潜心于《孟子》研究。宋代二程合四书,朱子注四书,《孟子》学渐成显学。到了清代,《孟子》学兴盛,著述多,影响大,成为中国古......
乾嘉学林,硕儒辈出,学者推重汉唐经学的训诂方法并对之加以条理发明,将它用于经籍文献的整理和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之中,由此而形成了所谓的考据之学。但学术界也由此产生了一种误解,似乎清代经学即表现为考据学......
桂文灿(1823~1884)字子白,号昊庭,广东南海人。生于道光三年,卒于光绪十年或十二年。[1]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光绪九年选授湖南勋县知县,善治狱。晚清时期,由于阮元的倡导和影响,广东经学风气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