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诠释学是现代诠释学形成的标志,是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诠释学之代表。以此之故,学界比较重视与熟悉的是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而对于其同时代人,如赫尔德、Fr.沃尔夫、阿斯特等人诠释理论,尚未......
感受(Empfindung)或感受材料[1]概念有深厚的哲学渊源[2],也是胡塞尔现象学哲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之一。什么是感受材料呢?初步来讲,当我们看某物时,有关于颜色、形状的视觉感受;而当我们听一个......
哲学是批判的事业,哲学是在批判中发展的。在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往往通过对前辈或同时代哲学家的批判来确定自己的哲学立场和态度: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康德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批判、费希特对康德的批判、海......
如何区分感知和想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试图做出回答,但都没有摆脱形而上学或心理学的先入之见,到近代哲学中,笛卡尔式的清楚和模糊观念之分形成了解决这一区分的主导方案。该疑问也指胡塞尔想象现象学的基本问......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贺麟成立“西洋哲学编译会”,准备重点翻译黑格尔哲学著作。1955年西洋哲学编译会不复存在,黑格尔哲学翻译工作却全面展开,及至1980年代,黑格尔大部分重要著作已被译成了中文。黑格尔研......
“现实性(dieWirklichkeit)”或“实在性(dieRealitt)”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张世英主编的《黑格尔辞典》总结了“逻辑学存在论中从分析‘定在’发展出来的”现实性......
一位哲学家的优点(即他真正哲学上的而不是作为一名教师或启发者所可能具有的优点)不应当以他思想活动所产生出的“结果”来加以界定。有种观点认为,哲学家必须有一系列无可辩驳的发现,胡塞尔自己肯定也对......
“哲学史就是哲学”,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黑格尔的著名论断。过去在这方面不乏一些真知灼见的研究,然而,由于它的意义很丰富,很深邃,到目前为止,依笔者所见,我们也许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并......
黑格尔在1800年11月2日给谢林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在我的科学形成过程中,开始需要的是人的要素,现在我必须走向科学,我的理想是形成一个反思的形式,在一个体系当中自我转换;现在我自问,当我到达了这个......
1913年胡塞尔在他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一卷)上作为创刊号专著发表了《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简称《大观念1》)。如果我们追问这部百岁著作的历史意义,我......